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

封面

作者:赵长芬著

页数:18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203078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任务极其艰巨、环境极其复杂、考验极其严峻。凝聚共识,聚合力量,攻坚克难,是重大而迫切的时代命题。《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以凝聚力为切入点,以政党与社会关系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创见性地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梳理了执政党社会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系统形态。以此为纲,从价值目标凝聚、组织凝聚、政策凝聚、媒介凝聚等方面系统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提升社会凝聚力的主要路径。

作者简介

赵长芬,1979年2月生,山东临沂人,中共中央党校党建专业博士、临沂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与领导科学。已出版专著《官德论》,合著《诚信建设读本》《做好群众工作60法》,参编《新时期群众工作方法读本》;先后在《青海社会科学》《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探索》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近二十篇学术论文;在《光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发表书评两篇。主持山东省“十二五”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四项市厅级课题,其中“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研究”的课题成果获临沂市第十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概述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

章 理论分析:凝聚力与执政党社会凝聚力

节 执政党社会凝聚力概念分析

一 凝聚力

二 政党凝聚力

三 执政党社会凝聚力

第二节 执政党社会凝聚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 执政党的价值目标

二 执政党与执政体系

三 执政绩效与制度正义

四 执政道德与执政形象

五 社会心理与外部环境

第三节 执政党社会凝聚力的价值功能及主要系统形态

一 执政党社会凝聚力的价值功能

二 执政党社会凝聚力建设的主要系统形态

第二章 历史与现状:党的社会凝聚力建设的历史考察与现状分析

节 局部执政时期党的社会凝聚力建设

一 局部执政时期党的社会凝聚力建设历程

二 局部执政时期党的社会凝聚力建设的历史经验

第二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党增强其社会凝聚力的传统路径

一 执政党意识形态的

二 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三 党的“一元化”领导体制

四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

第三节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党的社会凝聚力

一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及主要特征

二 社会转型期党增强其社会凝聚力的优势

三 社会转型给党增强其社会凝聚力提出重大挑战

第三章 价值凝聚:价值目标与中国梦

节 中国党的价值目标

一 社会主义价值目标

二 中国党的价值目标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第二节 意识形态认同

一 意识形态的基本内涵与功能

二 意识形态与政党社会凝聚力

三 坚持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第三节 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与信念

一 理想方向信念凝聚力量

二 党和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

三 中国梦凝聚力量

第四章 组织凝聚:政党与组织网络

节 党的核心领导集体与执政骨干队伍

一 党的核心领导集体

二 党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三 依法执政取信于民

四 治理权力腐败提高党的执政公信力

第二节 重构党的组织网络

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略性资源

二 转型期基层党组织增强社会凝聚力面临的困境

三 完善执政党的组织网络

第三节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一 服务型党组织的基本内涵

二 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到位才能凝聚人心

三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 政策凝聚:执政体系与民生政策

节 开放执政体系

一 扩大公民政治参与

二 政治协调与政治沟通

三 录用社会精英

四 吸收社会分子入党

第二节 民生: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的根本保障

一 民生的概念阐释及其特征

二 发展民生是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的根本保障

三 积极构建深得民心的民生政策体系

第三节 公平配置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

一 社会公正的基本含义

二 公平配置社会资源

三 公平配置社会机会

第六章 媒介凝聚:大众传媒与组织

节 大众传媒:党凝聚社会的重要抓手

一 大众传媒在党凝聚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 大众传媒的新特点及对党的社会凝聚力的重要影响

三 新形势下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

第二节 组织:党凝聚社会的重要桥梁

一 执政党的治理理念

二 政党与组织

三 充分利用组织增强党的社会凝聚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转型期党的社会凝聚力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35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