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转型期中国城市的社会融合

封面

作者:吴缚龙

页数:204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5883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城市中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大议题。吴缚龙、宁越敏等著的《转型期中国城市的社会融合/中国城市研究丛书》对转型期中国城市中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特别是对外来人口的邻里交往、社会参与、居住稳定性、居住满意度和融合的关系、定居意愿、融合的需求,以及城中村的社会融合做了深入研究。作为跨学科的城市研究,本书的特色在于将制度层面的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在社区空间层面展开,同时将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置于中国城市转型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本书适合地理学、人口学、城市规划学、社会学、城市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师生阅读。

作者简介

吴缚龙,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巴特雷特规划讲座教授,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教于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和卡迪夫大学。研究领域为中国城市的转型与规划。被社会科学论文索引(SSCI)列为全球前50名有影响力的人文地理学家,英国国家经济社会基金会(ESRC)2013国际影响力奖获得者。目前,关注中国城市的崛起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致力于推动中国城市研冗的国际化与本土化。近著有《为增长的规划: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

宁越敏,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代表作有《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问组织》(2011),《企业空问组织与城市一区域发展》(2011),《中国城市发展史》(1994)。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从社会整合的角度看社会融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社会融合的概念和定义
第三节 社会融合的理论视角
第四节 中国社会融合的缺失
第五节 社会融合的空间居住模式
第六节 走向社会融合的动力机制
第七节 实现社会融合的途径
第八节 小结
第二章 社会融合的历程:从接纳、融人到认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社会融合理论
第三节 中国语境下社会融合的历程:接纳
第四节 中国语境下社会融合的历程:融入
第五节 中国语境下社会融合的历程:认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邻里交往、社会参与和居住稳定性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社区邻里和居民的社会参与
第三节 中国城市的社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邻里依恋、社会参与和定居意愿
第六节 分析结果
第七节 讨论
第八节 小结
第四章 居住满意度与社会融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移民社区居住满意度与融合概况
第三节 研究设计
第四节 实证结果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意愿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进展
第三节 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分析结果
第五节 新移民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节 小结
第六章 北京、上海和广州城中村的社会融合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理论
第三节 理解中国城市非正规居住社区和外来人口社会融合
第四节 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案例研究
第五节 测度外来人口社会融合
第六节 影响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因素
第七节 北京、上诲和广州的差异
第八节 小结
第七章 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与社会融合:基于上海的调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理论背景与研究进展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调查方法
第四节 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分析
第五节 城中村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测度
第六节 小结 III
第八章 城中村改造与外来人口的社会融人:基于广州的调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城中村社会空间的形成
第三节 外来人口融人广州的主要障碍
第四节 广州城中村改造简介
第五节 城中村改造的社会影响
第六节 城中村改造对外来人口融人城市的影响
第七节 小结
第九章 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及其需求:基于福州的调查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进展
第三节 调查情况
第四节 福州农民T’的社会融合情况
第五节 小结
第十章 居住区位与社会融合:对上海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研究进展:居住区位与外来人口融合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中国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空间排斥
第四节 调研与数据
第五节 居住区位对外来人口融合的影响
第六节 城市外来人口空间同化的决定因素
第七节 小结
第十一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外来人口的社会融合:挑战与响应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的三元行为主体
第三节 中国的城镇化特征与社会融合
第四节 促进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策略响应
第五节 小结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转型期中国城市的社会融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95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