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超
页数:328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994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走向“大大学”和“大科学”:中国高等教育及知识系统变革研究
内容简介
本书为教育史学术专著。近代以来,全球高等教育和知识系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其主要发生于20世纪中叶。本书聚焦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和知识生产的转型历程。通过研究表明,小而精的大学在这一时期普遍实现了规模扩张,大学的学科及师生规模持续增长,成为“大大学”;而科研组织方式则日渐让位于团队化的集众式科研,呈现跨学科、周期长、资源需求量大等新特点。这种高等教育和知识生产的转型,对社会和教育、学术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高校和学术界顺利适应了这一转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目录
“长时段”穿越“分水岭”
一、研究缘起与学术旨趣
二、文献回顾
三、方法选择
四、基本思路
第一章
创建“新教育”的战略安排与策略谋划
第一节
教育体系建构的路径选择
一、平稳接管与“包下来”
二、方向调整
三、结构改造
余论
第二节高校治理体系及干部队伍建设
一、“才德兼备”:干部选任的基本思路
二、“德才兼备”:干部选任标准的调适
三、“又专又红”:高校系统“红色教育家”队伍的生成
余论.
第三节
高教系统之转型与大学之重构:以蒋南翔及新清华为视点
一、优化学科布局的努力
一中国高等教育及知识系统变革研究
二、以“培养’人’”为根本
三、对教育发展的中国之路的探索
四、从“解剖麻雀”到总揽全局
五、“在时代曲折中开拓”
余论
第二章
“为农工服务”:对高等教育大众性的探索
第一节高等教育定位的探索与调适
一、“人民教育”:从构想到实践
二、教育改造与“人民教育”的推进
三、反弹与应对:从扩张到调整和“重点发展”
四、教育“过渡阶段”的向度及逻辑
余论
第二节高校招生制度的张力及其因应
一、结构性转向:统一招生方式的创制
二、“大众性”的落地:谁更有可能获得人学机会? ..
三、“科学性”的考量:用何种方式选材?
余论
第三节教育布局的调整及其成效
一、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历史脉络
二、高等教育格局演变的作用机制
三、高等教育格局调整的影响及历史意义
第三章
知识生产系统及其方式的变革
第一节“计划科学”的兴起和扩散
一、“计划科学”与科研体制的全球扩散
二、“集众式”科研工作在中国的推展
三、中国“科学计划”的筹划与夭折
……
终章
中国大学与科研系统之离合:基于长时间段的回溯与评估
附录
参考文献
时光之书—山河岁月的记忆(代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