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封面

作者:刘韬著

页数:317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10516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刘韬著的这本《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对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进行了综合研究。龟兹地区唐风洞窟与回鹘风洞窟主要分布于本地延续开凿的龟兹风石窟群中,其壁画一方面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龟兹特性,另一方面在题材、内容、布局与风格上呈现显著的变化,更多为汉地佛教对龟兹回传的产物。上编在尽可能系统调查与全面掌握材料基础上,划分出15个唐风洞窟与24个回鹘风洞窟,并区分了局部绘制回鹘风壁画的现象,进而核对并复原了部分洞窟的壁画位置,建立起龟兹地区唐风洞窟与回鹘风洞窟相对完整的壁画布局,这是壁画研究的基础工作。下编在上述洞窟壁画复原基础上,重构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塑像并探索壁画的题材、布局、风格与年代。进一步辨识壁画图像内容;重构部分洞窟塑像尊格,探讨塑像与壁画表现出的佛教宗派信仰、建窟造像动机及意义;梳理并比较龟兹石窟中的“建筑和图像程序”;分析壁画风格特点、划分出龟兹回鹘风壁画三种画风并阐释壁画题材、样式与风格形成的背景;通过样式与风格的比对探索壁画的年代。龟兹唐风壁画是以唐代内地佛教壁画为主体,同时在龟兹本土传统影响下改进的结果;龟兹回鹘风壁画是回鹘民族在吸收龟兹与汉地佛教艺术过程中将本民族审美风尚融入其中并逐步形成。

作者简介

刘韬,博士,副教授。1981年出生于天津市,1999·2006年 就读于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美术学专业,分别获得文学学 士学位和文学硕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美 术学专业,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 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宗教美术研究。 2015年应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邀请赴德国考察与研究流失海 外新疆佛教美术遗存。在《敦煌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美术 研究》《新美术》《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中国国 家博物馆馆刊》等学术期刊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发表20余篇学术 论文。曾获得2013年四川美术学院“高名潞美术论文奖”,2015 年“敦煌奖学金”一等奖,2016年中央美术学院第一博士毕业论 文奖,2017年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1批面上资助。主持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库木吐喇石窟汉风与回鹘风壁 画的调查与研究”。

目录

绪论上编 划分与复原 第一章 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划分 第一节 龟兹唐风洞窟划分 第二节 龟兹回鹘风洞窟划分 第三节 洞窟中局部绘制现象 小结 第二章 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复原 第一节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3窟壁画复原 第二节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5~17窟壁画复原 第三节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2窟壁画复原 第四节 库木吐喇窟群区第45窟壁画复原 第五节 森木塞姆第40窟壁画复原 第六节 森木塞姆第44窟壁画复原 第七节 森木塞姆第46窟壁画复原 第八节 夏哈吐尔佛寺与龟兹未知洞窟唐风与回鹘风壁画 小结下编 重构与探索 第三章 库木吐喇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内容考释与塑像重构 第一节 第14窟壁画内容考释 第二节 第15~17窟壁画内容考释与塑像重构 第三节 第12窟壁画内容考释与塑像重构 第四节 第45窟壁画内容辨识 小结 第四章 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画塑组合与题材布局 第一节 中心柱窟画塑组合与题材布局 第二节 方形窟画塑组合与题材布局 第三节 龟兹风、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塑绘布局关系 第五章 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 第一节 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研究状况与问题 第二节 龟兹唐风洞窟壁画风格 第三节 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特点 第四节 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划分 第五节 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风格形成背景 小结 第六章 龟兹地区唐风与回鹘风洞窟壁画年代探索——以库木吐喇窟群区第12、15~17窟为中心 第一节 龟兹唐风洞窟壁画年代探索 第二节 龟兹回鹘风洞窟壁画年代探索结语参考文献附表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80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