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瑞哲
页数:495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72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对龟兹石窟进行全面的考察研究,包括对洞窟建筑形制、洞窟壁画布局以及内容、洞窟功能、艺术风格、大小乘佛教在龟兹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及龟兹历史上各民族时期的佛教流行情况等,这也是本书的主要线索,同时也注重洞窟营建历史背景与洞窟营建的关系,对壁画布局的新现象与原因进行分析,意图在于探讨佛教在龟兹总体发展中的相应位置,以求龟兹佛教在东西佛教文化的大背景之下所发生的起伏以及微妙变化,还对西迁回鹘的佛教信仰以及龟兹佛教的地位等问题逐一分析研究。
作者简介
李瑞哲,西北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年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读博士后。2009年出站。主要研究方向:汉唐考古、洗浴佛学艺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1项。
本书特色
目前在龟兹石窟内没有发现开凿石窟的确切纪年,石窟分期研究仍然是龟兹石窟研究的“瓶颈”,《龟兹石窟寺》作者李瑞哲将克孜尔中心柱石窟进行了分期研究,可以说是分期研究的一个尝试。作者还对龟兹流行的佛教派别进行分析研究,另外,从石窟壁画构成及其所反映的佛教基本思想出发,将之放在龟兹佛教的历史大背景下,把握石窟的整体关系,结合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利用龟兹石窟壁画对龟兹佛教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可行的途径。
目录
第一节 佛教传入龟兹
第二节 石窟的开凿以及地面寺院的修建
一 石窟的开凿
二 龟兹境内的著名地面寺院
三 开窟建寺的经典依据
第二章 龟兹石窟形制与克孜尔中心柱石窟的分期
第一节 中心柱石窟
一 形制
二 中心柱石窟的壁画布局
第二节 方形窟
一 方形窟的形制及其组合关系
二 方形窟的功能
第三节 大像窟
一 形制
二 大佛思想在当地流行的原因
第四节 僧房窟
第五节 龛窟与异形窟
第六节 克孜尔中心柱石窟分期的再研究
一 前人分期回顾
二 分期初步研究
第三章 龟兹石窟的壁画题材内容
第一节 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壁画内容
一 说一切有部经典在龟兹流行的背景
二 说一切有部经典在石窟壁画中的具体反映
第二节 龟兹弥勒说法图
一 弥勒图像在中心柱窟的位置
二 摩尼教救世思想
三 关于龟兹弥勒信仰的性质
四 有关弥勒剧本在龟兹的发现
第三节 壁画内容属于律藏系统
一 本生、因缘、譬喻等壁画内容的内涵
二 石窟壁画内容起到戒律的作用
三 壁画中的禅修图与持戒的关系
四 龟兹戒本的发现与流行
第四节 龟兹小乘佛教的法身问题
一 克孜尔第17、123等窟的形制、壁画内容及布局特点
二 龟兹地区的卢舍那佛图像
三 小乘佛教的“法身”观念
四 多头多臂护法天神
五 克孜尔石窟壁画所体现的佛教思想
第五节 龟兹壁画的艺术特点及其影响
一 本生故事画表现形式
二 绘画技法
三 菱形格构图
四 天宫伎乐
第四章 龟兹壁画艺术风格
第一节 犍陀罗风格
第二节 龟兹风格
第三节 汉风风格
第四节 回鹘风格
一 回鹘风格石窟的特点
二 地狱冥府思想的发展
第五章 石窟壁画内容所反映的派别问题
第一节 龟兹石窟壁画中的法藏部内容
一 中心柱石窟内的佛塔与塔崇拜
二 《长阿含经游行经》与中心柱石窟后室涅槃壁画内容
三 有关法藏部经典在龟兹的流行情况
第二节 古代龟兹地区的小乘说一切有部
一 高僧记载有关龟兹佛教的流行情况
二 与厨宾的关系
三 龟兹石窟壁画内容所反映的佛陀观与菩萨观
第三节 龟兹的大乘佛教
一 龟兹密宗壁画
二 库木吐喇石窟的净土信仰壁画
三 阿艾石窟的发现及其意义
第六章 龟兹佛教及其艺术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节 公元4-5世纪下半叶的龟兹佛教——西域
佛教的辉煌
一公元4-5世纪的龟兹佛教
二 王室对佛教的大力支持
三 末法思想对龟兹石窟的开凿以及龟兹佛教
繁荣的影响
第二节 公元6-7世纪的龟兹佛教——佛教的继续发展和
本土化趋势
一 壁画构图与布局——龟兹佛教艺术的本地化
二 龟兹涅檠图像的本地化
第三节 安西大都护府时期的龟兹佛教——龟兹佛教的
又一次高峰
一 中原佛教的回流
二 汉寺的修建及其历史背景
第四节 龟兹回鹘时期的佛教
第五节 龟兹佛教的衰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克孜尔石窟现行洞窟编号、德国探险队拟名
附录二 库木吐喇石窟现行洞窟与德国人拟名对照表
附录三 森木塞姆石窟现行编号与德国人拟名编号对照表
附录四 克孜尔石窟“c测定数据一览表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