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艳春主编
页数:198页
出版社:中国财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47654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充分体现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为了推动党的十八大 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体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 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进展。主要内容包括: 大学是人生发展新阶段 ; 大学学习特点和技巧等。
作者简介
刘艳春,女,1981年7月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主义学院政教系思政专业本科毕业、政教系科社专业硕士毕业,哈尔滨工业大学在读博士。现任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正科级辅导员。
本书特色
本教材充分体现 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了推动党的十八大 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体现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新进展。最节 适应人生新阶段一、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一、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第二节 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一、思想道德与法律一、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节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一、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二、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一、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二、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三、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四、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中国精神最节 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一、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二、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 做忠诚的爱国者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二、促进民族团结三、维护祖国统一四、增强国防观念五、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最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一、人生观的科学内涵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五、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第二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一、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三、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第三节 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第四章 学习道德理论 注重道德实践最节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三、道德的历史发展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目录
第一章 大学是人生发展新阶段 (1)
第一节 大学的概述 (1)
第二节 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9)
第三节 环境的改变与适应 (16)
第四节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21)
第二章 大学学习特点和技巧 (34)
第一节 学习概述 (34)
第二节 大学教学形式的基本特点与学习 (39)
第三节 大学学习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46)
第四节 培育良好的学风 (52)
第三章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54)
第一节 人际交往概述 (54)
第二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60)
第三节 正确处理友谊与爱情 (64)
第四章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材 (76)
第一节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76)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论 (82)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调适 (88)
第五章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97)
第一节 对人生和人生观的思考 (97)
第二节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特征 (105)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教育 (107)
第六章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116)
第一节 价值观与大学生价值观 (116)
第二节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122)
第三节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 (126)2
第七章 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133)
第一节 大学生理想信念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33)
第二节 大学生理想出现偏差的原因剖析 (136)
第三节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 (139)
第八章 弘扬民族精神 做坚定忠实的爱国者 (143)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143)
第二节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150)
第三节 做坚定忠实的爱国者 (160)
第九章 加强道德修养 (165)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本质及社会作用 (165)
第二节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167)
第三节 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172)
第十章 良好的道德品质 (178)
第一节 道德品质及其形成与发展 (178)
第二节 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182)
第三节 科技道德与环境道德 (188)
第四节 网络发展与网络道德 (191)
第五节 加强道德修养 提升道德境界 (196)
参考文献 (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