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达文
页数:395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0100436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新编中国哲学史(下)》编著者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在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维、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训诂和现代诠释等方法,以文献史料为主,兼顾考古发掘史料,尽力摆脱和打破以往哲学史简单分类、教条化及西方模式,凸显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围绕中国哲学史每一历史时期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思想来展开有重点性的梳理、阐发、探讨、分析,力求准确地诠释和通俗地表达传统哲学思想的意蕴,并充分注意传统哲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全面展示其哲学本体论、价值论、人生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各个侧面,从而建构和撰写出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由冯达文、郭齐勇两教授主编。全书约70万字,时间跨度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共分为先秦时期的哲学、汉唐时期的哲学、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明中叶至战争时期的哲学、近代中国(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等五编。
本书特色
《新编中国哲学史(下)》编著者冯达文。《新编中国哲学史》(下)在总结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新成果、新思维、新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传统训诂和现代诠释等方法,以文献史料为主,兼顾考古发掘史料,尽力摆脱和打破以往哲学史简单分类、教条化及西方模式,凸显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国哲学的特点,围绕中国哲学史每一历史时期各哲学学派和哲学思潮及其代表人物思想来展开有重点性的梳理、阐发、探讨、分析,力求准确地诠释和通俗地表达传统哲学思想的意蕴,并充分注意传统哲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全面展示其哲学本体论、价值论、人生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各个侧面,从而建构和撰写出一部耳目一新的中国哲学史教材。《新编中国哲学史》(上下卷)由冯达文、郭齐勇两教授主编。全书约70万字,时间跨度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共分为先秦时期的哲学、汉唐时期的哲学、北宋至明中叶时期的哲学、明中叶至战争时期的哲学、近代中国(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等五编。
目录
绪论
一、社会历史概况
一、儒、佛、道三教的并存与相互吸取
三、时代思潮与“造道”风尚
四、宋元明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与学术路径
第一章 道学初创
第一节 北宋三先生
第二节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与《易通》
一、“无极而太极”的宇宙衍化论
一、以“诚”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
第三节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
一、先天象数学的心学特征
一、“合一衍万”的宇宙推衍程序
三、“元会运世”的宇宙终始之数
四、“皇帝王霸”的社会历史观
第四节 王安石的变法哲学
一、气为道本的宇宙生成论
一、“新故相除”的自然、历史发展观
第五节 沈括的科学观
第二章 张载的本体论与境界论
第一节 对佛道的批判
一、批评佛道的本体观
一、批评佛道的生死观
第二节 “太虚即气”与“天道神化”
一、“虚空即气”与“一物两体”
一、“天”“道”与“神”“化
第三节 ”德性所知“与”见闻之知“
一、”内外之合“与”大其心
一、道德体验的“诚明所知
第四节 ”民胞物与“的人生境界
第三章 程颢、程颐的”义理之学
第一节 “惟理为实”的本体论
一、“理”与“天理”
一、“理”与“阴阳”、“动静”
第二节 识仁定性的诚敬工夫论
一、修养工夫论的根据
一、修养工夫论的方法
第三节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与修养论
第四编 明中叶至鸦片战争时期的哲学
第五编 近代中国(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哲学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