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蒋馨岚著
页数:239页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1943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蒋馨岚著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通过梳理已有的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厘清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和就业流向等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历史演变及理论基础。通过对贵州、山东、湖南等省的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和教育部直属大学即将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围绕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深度访谈方式对部分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进行个案研究,更加深入了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对就业政策目标的认识等问题。最后,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引导策略。
作者简介
蒋馨岚,1972年生,湖南永州人。2011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获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贵州财经大学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等教育管理、大学制度和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已在《高教探索》、《现代大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主持国家社科规划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和中国博士后面上资助研究项目各1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
本书特色
蒋馨岚最的《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及引导策略研究》通过梳理已有的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厘清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和就业流向等的概念和范畴,阐述了免费师范生就业历史演变及理论基础。通过对贵州、山东、湖南等省的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和教育部直属大学即将毕业的免费师范生围绕就业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深入分析了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的现状、问题和影响因素,同时,采用深度访谈方式对部分已经毕业的免费师范生进行个案研究,最加深入了解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中的违约、对就业政策目标的认识等问题。最后,提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就业引导策略。
目录
第二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理论分类的范式构建第二节 供给—需求就业理论一 市场调节就业论二 政府干预就业论三 非均衡就业论第三节 理性选择理论一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二 有限理性第四节 社会资本理论第五节 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历史考察第一节 我国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起源及就业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1901—1949年)一 清末师范教育创建时期的就业政策(1901—1911年)二 北洋政府时期师范教育就业政策(1912—1927年)三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1927—1949年)四 新中国成立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特点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师范生免费教育就业政策一 免费阶段就业政策(1949—1996年)二 收费阶段就业政策(1997—2006年)三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教育就业政策(2007年至今)
第四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调查问卷的研究设计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检验一 调查问卷的编制二 问卷的信度检验三 问卷的效度检验第二节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三节 资料的收集与数据分析一 问卷调查二 开放式访谈三 文件分析四 数据分析
第五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现状分析第一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现状一 免费师范生流入生源地的意愿和流入生源地就业的基本情况二 免费师范生的流向地区以中西部省(市、区)为主三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入县城及以下地区中小学任教情况四 不同省(市、区)之间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区域流向的差异较大五 就业单位以高中学校为主六 免费师范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七 就业途径第二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满意度情况第三节 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满意度情况一 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总体满意度现状二 用人单位对免费师范生的满意度的差异分析三 回归分析
第六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一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动力机制分析一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外在拉力分析二 就业政策是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最重要的外部推力三 内在动力因素分析四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的动力体系第二节 影响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因素一 政策制度因素二 用人单位因素三 经济因素四 个人因素五 家庭因素第三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 调查数据基本情况二 数据初步分析三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第七章 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流向中的违约问题分析——基于五位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个案分析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结果分析第三节 讨论与结论一 违约学生:我也不想这样二 违约原因三 减少违约现象发生的措施
第八章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第一节 国外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启示与借鉴一 免费师范生就业的国别考察二 国外免费师范生就业政策的经验与启示第二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模型第三节 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的引导策略一 中央政府在就业政策的制定中加大有利于流向中西部基层的措施方法二 各地政府提高就业吸引力的措施三 各基层地区社会主体提高区域就业吸引力的措施四 师范大学在免费师范生就业流向中的引导策略:加强教师职业信念教育五 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引导策略
附录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