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旅游文化

封面

作者:陈艳珍

页数:190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2345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旅游文化/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教研成果系列规划教材·旅游管理专业》依据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及培养目标,以”理论实际一体化”和”仿真教学”为指导,以旅游客体文化为基础介绍了旅游和旅游文化、历史、建筑、园林、宗教、自然景观、民俗、饮食、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旅游文化/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教研成果系列规划教材·旅游管理专业》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可读性和创新性;在编排体例上设置旅游情景、学生分析与决策、知识研修、知识拓展、学生讲坛、项目小结、同步测试、延伸阅读等模块,体现了《旅游文化/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教研成果系列规划教材·旅游管理专业》的知识性、科学性、丰富性、趣味性和新颖性。  《旅游文化/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教研成果系列规划教材·旅游管理专业》可作为旅游管理或相关专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社会从业人员及广大文化爱好者的业务参考用书及培训用书。

目录

项目一 旅游和旅游文化
专题一 认识旅游
一、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的概念与特征
三、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专题二 认识旅游文化
一、旅游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三、旅游文化的内容和构成
四、旅游文化与旅游业

项目二 旅游历史文化
专题一 中国历史文化概述
一、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二、中国历史文化的基本精神
专题二 历代官制科举
一、历代中央、地方官制
二、古代科举制度
专题三 中国古代称谓
一、古代姓氏渊源
二、古代人的名、字、号
三、帝王官僚及皇亲的特殊称谓
专题四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及科技文化
一、古代思想文化
二、科学技术文化
专题五 旅游历史文化传媒
一、中国民族语言
二、中国民族文字
三、中国文房四宝
四、中国古籍文献

项目三 旅游建筑文化
专题一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专题二 中国古代城市与长城
一、中国古代城市
二、长城
专题三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文化
一、宫殿建筑文化
二、北京故宫
专题四 中国古代陵寝文化
一、封土的沿革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三、墓室结构
四、中国现存著名的古代陵墓
专题五 其他建筑文化
一、楼文化
二、书院文化
三、亭文化
四、水利工程

项目四 旅游园林文化
专题一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先秦时期——古代园林的雏形
二、秦汉时期——古代园林生成时期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山水园林形成时期
四、唐宋时期——自然山水园林繁荣发展时期
五、明清时期——顶峰时期,从自然山水式向写意山水式转变
专题二 中国古典园林构园、构景艺术
一、构园理念与构景要素
二、构景方法
专题三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及特征
一、古典园林的分类
二、古典园林的特征
专题四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一、私家园林
二、皇家园林

项目五 旅游宗教文化
专题一 宗教文化概述
一、宗教的产生
二、世界宗教流派及分布
三、中国宗教信仰情况及特点
专题二 佛教旅游文化
一、佛教的起源与发展
二、佛教的基本理论
三、佛教的供奉对象
四、佛教的主要宗教活动
五、佛教名山古刹
专题三 道教文化
一、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二、道教的基本理论
三、道教殿堂和供奉对象
四、道教的宗教活动
五、道教名山名观
专题四 伊斯兰教文化
一、伊斯兰教的起源与发展
二、伊斯兰教的基本理论
三、伊斯兰教的常用称谓和主要节日
四、中国著名的伊斯兰教建筑
专题五 基督教文化
一、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二、基督教的基本理论
三、基督教的信奉对象
四、基督教的宗教活动
五、中国基督教教堂

项目六 自然景观文化
专题一 自然景观文化概述
一、自然景观与文化
二、自然景观的文化特性
专题二 地质景观文化
一、中国著名的地质景观
二、中国著名的地貌景观
专题三 水体景观文化
一、河流景观文化
二、湖泊景观文化

项目七 旅游民俗文化
专题一旅游民俗文化概述
一、民俗的概念
二、民俗的特点
三、民俗的构成
四、民俗和旅游的关系
专题二 民族民俗文化内容
一、物质民俗
二、社会民俗
三、精神民俗
专题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一、苗族
二、藏族
三、彝族
四、白族
五、纳西族
六、傣族
专题四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一、回族
二、维吾尔族
专题五 中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一、壮族
二、土家族
三、黎族
专题六 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
一、满族
二、朝鲜族
三、蒙古族

项目八 旅游饮食文化
专题一 饮食文化概述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内涵
三、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四、中国饮食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专题二 丰富多彩的食文化
一、食文化的成因
二、中国食文化的特色
三、著名菜系及其名品
专题三 博大精深的酒文化
一、酒史
二、酒俗
三、酒文化旅游
专题四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
一、茶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二、茶文化的功能
三、茶文化旅游

项目九 旅游文学艺术
专题一 中国旅游诗词
一、旅游诗词的发展轨迹I
二、旅游诗词的艺术特征
三、名篇选读
专题二 中国旅游文学
一、旅游诗词
二、赋与散文
三、旅游楹联
专题三 中国主要传统艺术文化
一、书法艺术文化
二、绘画艺术文化
三、雕塑艺术文化
四、戏曲艺术文化

参考文献

节选

  《旅游文化/旅游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十三五”教研成果系列规划教材·旅游管理专业》:  3.巧于组合私家园林把有限的空间寓于无穷的变化之中,利用玲珑精巧的建筑,各种字画、工艺品和精美的家具,寓意深远的诗词楹联等将多种艺术手法巧妙组合,创造出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  (二)私家园林赏析  私家园林主要包括江南私家园林和岭南私家园林。  1.江南私家园林  指淮河以南、五岭地区以北的园林,集中在苏州、扬州、无锡、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以苏州最为典型。苏州的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园林。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占地1.1公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园林,为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诗人苏舜钦所筑,以《楚辞·渔父》之意题园名。南宋初年为名将韩世忠的住宅。以崇阜广水为特色,园内古木参天,山石嶙峋。园外小河相傍,自然开朗。山巅沧浪亭为清康熙年重建,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为中国名联。  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漫步过桥,始得人内。园内以山石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隆然高耸。山上幽竹纤纤、古木森森,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廊中砌有花窗漏阁,穿行廓上,可见山水隐隐迢迢。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园中最南部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沧浪亭清幽古朴,适意自然,如清水芙蓉,洗尽铅毕,无一丝脂粉气息。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年),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公顷,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具,一草一木别有风韵。全园结构紧凑,长廊贯通四周,曲径通幽,古树挺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墙峻宇,气象森严。大型湖石假山群外表雄浑,内部空灵,洞壑幽深,曲折盘桓,犹如迷阵。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轩,为二层阁楼,四周有庑,高爽玲珑。指柏轩之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由见山楼往西,可到荷花厅。厅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内藻饰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两层石舫。石舫北岸为暗香疏影楼,由此循走廊转弯向南可达飞瀑亭,为全园最高处。园西景物中心是问梅阁,阁前为双仙香馆。双仙香馆南行折东,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致。狮子林主题明确,景深丰富,个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独运,一草一木别具神韵。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内,占地4.1公顷,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明代正德四年(1509年)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为“拙政园”。后屡易其主,多次改建。现存园貌多为清末时所形成。  拙政园布局主题以水为中心,池水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各种亭台轩榭多临水而筑。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  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远香堂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其他一切景点均围绕远香堂而建。  堂南筑有黄石假山,山上配植林木。堂北临水,水池中以土石垒成东西两山,连以溪桥。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东山上有待霜亭,形成对景。由雪香云蔚亭下山,可到园西南部荷风四面亭,由此亭西去,可以北登见山楼,往南可至倚玉轩,向西则人别有洞天。远香堂东有绿漪亭、梧竹幽居、绣绮亭、枇杷园、海棠春坞、玲珑馆等处。堂西则有小飞虹、小沧浪等处。小沧浪北是旱船香洲,香洲西南乃玉兰堂。进入别有洞天门即可到达西园。西园的主体建筑是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卅六鸳鸯馆。两馆共一厅,内部一分为二,北厅原是园主宴会、听戏、顾曲之处,在笙箫管弦之中观鸳鸯戏水,遂命名为“鸳鸯馆”;南厅植有观宝朱山茶花,即曼陀罗花,故称之为“曼陀罗花馆”。馆之东有六角形宜两亭、南有八角形塔影亭。塔影亭往北可到留听阁。西园北半部还有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倒影楼等景点。拙政园东部原为归去来堂,后废弃。拙政园布局以水为主,忽而疏阔、忽而幽曲,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处处流通顺畅。风格明朗清雅、朴素自然。  留园,坐落在苏州市阊门外,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退休官僚徐氏建造。清代后期重修。清代时称“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后改为“留园”,占地约2.3公顷。  全园大致分为中、东、西、北四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为原留园所在,是全园的精华。东、西、北部为清光绪年间增修。入园后经两重小院,即可达中部。中部又分东、西两区,西区以山水见长,东区以建筑为主。西区南北为山,中央为池,东南为建筑。主厅为涵碧山房,由此往东是明瑟楼,向南为绿荫轩。远翠阁位于中部东北角,闻木樨香轩在中部西北隅。另外还有可亭、小蓬莱、濠濮亭、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东部的中心是五峰仙馆,因梁柱为楠木,也称楠木厅。五峰仙馆四周环绕着还我读书处、揖峰轩、汲古得修绠。揖峰轩以东的林泉耆硕之馆设计精妙、陈设富丽。北面是冠云沼、冠云亭、冠云楼以及著名的冠云、岫云和瑞云。三峰为明代旧物,冠云峰高约6.5米,玲珑剔透,有“江南园林峰石之冠”的美誉。周围有贮云庵、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留园以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精湛著称,以厅堂、走廊、粉墙、洞门划分空间,并与山水花木组合成一个个错落相连、层次丰富的庭院,体现了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旅游文化》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759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