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司晓宏主编
页数:298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6137431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设置”建议, 将相关领域和模块整合为教育基本原理, 课程设计与有效教学, 德育与学生管理三编, 分为教育概述、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教育与人类社会、教育哲学概论、中学课程、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等十章内容。
目录
第一章 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 教育的基本形态
第四节 教育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第五节 教育制度
第二章 教育学及其发展历程
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我国教育学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人类社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四节 教育目的
第四章 教育哲学概述
第一节 作为教育思想前提反思的教育哲学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
第三节 教育价值
第四节 师生主体间性建构
第二编 课程与有效教学
第五章 课程概述
第一节 课程与课程理论概述
第二节 课程的编制
第三节 课程计划与课程开发
第四节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第六章 教学及其组织形式
第一节 教学概述
第二节 教学过程及其规律
第三节 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第四节 教学组织形式
第五节 教学原则
第六节 教学方法
第七章 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第一节 教学的一般环节
第二节 教学设计
第三节 教学模式
第八章 教学评价与教学艺术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第二节 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教学艺术
第三编 德育与学生管理
第九章 德育
第一节 学生品德发展
第二节 品德发展的理论
第三节 德育概述
第四节 德育过程及规律
第五节 德育的实施
第六节 “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和就业指导
第十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管理
第三节 课外活动管理
第四节 班主任工作
第五节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第六节 学校伤害事故及其防范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中学教育基础/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 1.实验教育学派。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出现的一种以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纲要》及托伊的《实验教育学》。主要观点认为,教育实验与心理实验的差别在于,前者是在真正的学校环境中进行的,而后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他们主张用实验、统计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实验教育学确立的定量研究的方法,成为20世纪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范式。 2.文化教育学派。 19世纪末出现于德国。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和斯普朗格,代表作主要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有: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对教育的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通过“陶冶”与“唤醒”来建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整个世界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师生关系等诸方面都给人以新的启发。 3.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美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思潮,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杜威,代表性著作是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其基本观点是:第一,以实用主义哲学为主导,确立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第二,主张教育无目的论,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提出了针对“传统教育”的“现代教育”的“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第三,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提出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的“五步教学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