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琼,丁梅娟著
页数:39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3032054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一直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十多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在数量、质量及结构等方面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发展变化所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与相关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在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同变化阶段中分别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及相应政策,以及三十年多来的这些变化过程对未来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产生哪些影响,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走向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回顾与讨论将为我国宏观教师政策的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与决策启示。
《京师教师教育论丛(第3辑):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研究》立足于我国教师宏观政策的需要,参考国际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发展的指标体系,如教师的数量、规模、结构、质量、工作环境、身份地位、人事管理、专业发展等,运用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三十多年来的统计数据与相关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进行纵向历时性统计数据与政策文本分析,特别是将这些数据指标及相应政策的演进放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多来的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宏观历史脉络中进行分析,揭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并对这些变化规律进行解释。
第1章主要梳理了国际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标内容,选择OECD、UNESCO、美国教育部NCES和我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为个案,着重分析了三个组织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发展演变历程,总结了国际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考察指标,梳理了我国三十多年来教师队伍指标的发展变迁,指出了我国教师队伍指标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缺点,如数据指标单一、政策敏感度不够、理论基础薄弱等,并对进一步分析与发展我国教师队伍的指标确立了基本框架。
基于如上教师队伍指标的基本框架,第二章主要从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质量与教师的工作环境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教师队伍进行了实证分析。基本的结论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数量处于增长趋势,整体上从短缺走向充裕。专任教师数量的激增期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这与该时期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教育资源投入加大密切相关。从城乡教师队伍资源的分布来看,三十多年间城市和县镇地区教师队伍规模呈现增长趋势,农村地区教师队伍规模和在校学生数量处于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初中和高中教师中女性教师数量和比例均呈上升趋势;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及职称情况有了显著的提高,小学教师学历从以高中为主提高为以专科为主,初中教师学历从以专科为主提高为以本科为主,高中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全体教师的91.2%。 第三章通过对教师工资的实证分析与政策研究,旨在揭示社会变迁中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经济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工资政策经过了三次系统的改革,这几次改革均是在我国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方案框架下进行的,没有独立性。从这几次教师工资政策的变革来看,教师工资结构中强调激励的部分一直在不断加强。虽然表面上我国教师工资水平受到教师工资政策的影响,但是在与人均GDP、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机关单位平均工资水平、企业单位平均工资水平对比后发现,我国教师工资水平的变化与这些部门工资水平的变化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我们据此推断,我国教师工资水平的增长只不过是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发生的一种惯性增加,教师工资政策并没有提供使教师工资达到或超出其他部门平均工资水平的动力。除与不同部门相比较之外,本章还将教师工资与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卫生事业、文化艺术业等与教师具有相似受教育程度的行业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对比,在对比中发现教师经济地位在这些行业中是低的。而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我国教师相对于人均GDP的平均工资与OECD国家该指标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但是差距正在缩小,中学教师该指标甚至已经达到或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本章进而针对我国教师经济地位的状况得出相应的启示。
第四章从文本研究的角度,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四次变革,从文本上分析了1978年至今不同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内容、举措及出现的问题等方面的文献,以期找出影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变迁的原因,并在国际视野下分析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方向,为教师职业道德朝着更深层次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处于不同时期的教师经历了不同的社会与政策环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同的政策环境对教师造成了怎样的实质性影响,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着怎样的变化?他们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第五章采用本体叙述与分析叙述的方法,以个案的形式呈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同时期不同政策对教师的影响。对不同时期教师的个案研究发现,教师自我对身份的认同经历了两个基本的变化: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光荣、困惑与无奈交杂的人民教师,二是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作为“专业人”的崛起。具体来看,在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包办一切的环境中,社会上存在着对“好教师”应该是怎样的高度一致的看法,即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能够为了国家事业牺牲与奉献的人民教师。教师亦以此为自己工作与生活赖以依托的意义源,牺牲奉献自我,并以被国家与人民认可为荣。改革开放后,社会价值观逐渐多元化,国家亦自上而下地松绑,将市场竞争引入教育领域,随着民众对教育的多元需求呼声的兴起、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及专家的介入,教师开始面对多元的角色要求,需要重新构建自己身为教师究竟是谁的身份感。在市场导向与考试制度的牵引下,教师转向努力提升业务素质,走“专业人”的发展道路。
第六章到第九章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分别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教师质量提升政策的变迁以及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研究,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涉及教师的选聘、晋升以及评价考核等方面的制度分析,并提出了需要从学校外部运行机制和内部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着力完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对不同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进行了文本分析以及我国政府在提高教师质量政策方面的不同措施。改革开放以来,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演进历程来看,教师培训的目标从学历提升与教材教法学习(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逐步过渡到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其中国家角色与市场机制是政策变革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主导的教师质量提升政策经历了三种演变,即以补偿性教育为主的教师质量政策(1978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提升学历为主的教师质量政策(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教师质量政策(21世纪初到现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经历了教师队伍整理整顿时期,农村教师地位恢复,到20世纪80代尊师重教,农村教师待遇逐渐提升,再到重视制度建设,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然后到21世纪国家对农村教师队伍提高的政策倾斜。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村教师职业的吸引力,不断地吸引人才到农村学校任教,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如何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加有效的培训提升机会,如何采取特殊政策鼓励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以稳定农村地区的教师队伍等,都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京师教师教育论丛(第3辑):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研究》所揭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征及各项政策的分析,不仅为教师及教师教育政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学术思考与洞察力,而且为教师及教师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与政策咨询;《京师教师教育论丛(第3辑):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研究》在实证数据、政策细致分析的同时,注重展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工作与生活特征,这亦为在职中小学教师的持续发展与师范生的职业准备提供了专业图景。因此,《京师教师教育论丛(第3辑):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研究》在教师及教师教育的相关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实践与政策价值。
本书特色
本研究立足于教师宏观政策的需要,参考国际发达国家教师队伍发展的指标体系, 运用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30年来的统计数据与相关社会、教育中的历史文献分析,特别是本研究将这些数据指标及相应政策的演进放于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社会经济及教育发展的宏观脉络中进行分析,揭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在规模、结构、工资、身份地位、专业道德、教师人事管理制度(招聘、选拔、聘用、评价等)、专业发展以及农村教师的补充、流动与质量提升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征,并对这些变化规律进行解释,以便为我国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及宏观教师政策的制定奠定扎实的信息与知识基础。
目录
第一节 国际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三节 国际中小学教师队伍指标内容分析
第四节 对我国教师队伍指标建设的研究启示
第二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发展:规模、结构与质量研究
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数量变迁研究
第二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变迁研究
第三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变迁研究
第四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变迁研究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研究
第一节 教师工资问题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我国教师工资政策变迁
第三节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教师工资水平
第四节 对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启示
第四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
第一节 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的不同阶段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变迁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中国大陆与国际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比较研究
第五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教师身份研究
第一节 核心概念:教师身份
第二节 脉络中的本体叙述与构建:研究方法的考虑
第三节 教师身份变迁:从人民教师到专业人
第四节 我国教师群体身份变迁的启示
第六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教师人事管理制度研究
第一节 计划体制下的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第二节 我国教师招聘制度改革
第三节 我国教师职务晋升制度改革
第四节 我国教师绩效考核制度改革
第五节 我国教师人事管理制度变革前瞻
第七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政策文本分析
第一节 绪论
第二节 教师专业发展政策的演进历程
第三节 我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本分析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政策:国家管理与市场机制
结语教师主体性与专业自主
第八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政府提高教师质量的政策分析
第一节 以补偿性教育为主的教师质量政策
第二节 以提升学历为主的教师质量政策
第三节 从“教书匠”走向“教育家”的教师质量政策
第四节 提高教师质量政策的启示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中的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第一节 改革开放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状况
第二节 拨乱反正:农村教师队伍治理整顿时期(1978-1984年)
第三节 尊师重教:农村教师队伍恢复调整时期(1985-1992年)
第四节 制度建设:农村教师队伍持续发展时期(1993-2000年)
第五节 政策倾斜:农村教师队伍巩固提高时期(2001年至今)
附件 国际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