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研究

封面

作者:黄家骅

页数:352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154952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专著内容包括中小学校长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中小学校长发展政策及分析、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概况、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素质水平发展概况、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概况及分析、福建省优秀中小学校长概况及成长探析、成功引领福建省中小学发展的创新型校长等。

本书特色

黄家骅、张祥明、黄丽萍编写的《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研究》内容包括中小学校长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中国中小学校长发展政策及分析、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概况、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素质水平发展概况、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概况及分析、福建省优秀中小学校长概况及成长探析、成功引领福建省中小学发展的创新型校长、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制度、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的合作与交流和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未来思考等。

目录

绪论
一、中小学校长职责变化的历程
(一)专职校长的诞生
(二)校长职责的变化
(三)校长成为管理职业
二、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发展趋势
(一)国家颁布中小学校长标准
(二)构建校长专业化建设长效机制
(三)提升校长领导力是专业发展核心
三、福建省中小学校长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第一章 中小学校长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一、校长成长规律期研究
(一)职前预备期(约需5~7年)
(二)适应期(约需2~4年)
(三)称职期(约需3~5年)
(四)成熟期(从职前预备期起约需10~15年)
(五)专家期(从成熟期起到退出教职期)
二、校长专业发展研究
(一)校长专业发展的内涵
(二)校长专业发展的特点
(三)校长专业发展的目标
(四)校长专业发展的路径
三、校长角色定位研究
(一)校长的道德使命与责任
(二)校长的角色定位与职责
四、校长领导力研究
(一)领导力研究
(二)校长领导力研究
五、教育家型校长研究
(一)教育家型校长办学是时代的诉求
(二)“教育家”是校长职业发展的努力方向
(三)教育家型校长的培养途径

第二章 中国中小学校长发展政策及分析
一、中小学校长培训的相关文件
(一)“八五”期间:1989-1995年
(二)“九五”期间:1996-2000年
(三)“十五”期间:2001-2005年
(四)“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
二、中小学校长培训历史分析
(一)努力整顿恢复培训
(二)逐步规范岗位培训
(三)分类培训格局初步形成
(四)构建开放灵活的培训体系
(五)追求分类指导的有效培训
三、现代中小学校长培训发展趋势
(一)培训理念:从一元走向多元创新
(二)培训内容:从文本走向实战训练
(三)培训管理:从粗放走向规范精致
(四)培训方式:从封闭走向灵活开放

第三章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概况
一、独立高中校长队伍发展概况
(一)数量结构
(二)年龄结构
(三)性别结构
(四)总体评价
二、完中校长发展概况
(一)数量结构
……

第四章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素质水平发展概沉
第五章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省级培训概况及分析
第六章 福建省中小学优秀校长概况及成长探析
第七章 成功引领福建省中小学发展的创新型校长
第八章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的管理制度
第九章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的交流与合作
第十章 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未来思考
参考文献
附录

节选

  《福建教育学院梦山丛书: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研究》:  (三)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案例1.南安市实验中学陈照星校长南安市实验中学创办13年来,在陈照星校长的领导下,学校坚持“重师德、树名师、培新秀”的基本思路,建立专项基金以提供保障,成功引领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培养了一批有区域性影响力的教师。(1)重师德。坚持以政治铸师魂、以教育塑师德、以规范树师表、以制度立师纪;坚持典型引路、正面教育,建立师德考核与激励机制,树立师德典型、师德标兵;邀请专家讲座,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制定质量管理手册,促进内部管理规范化;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引领教师自我发展;每学期各组织一次师德承诺活动、师德建设座谈会、德育工作研讨会,每年各组织一次读书活动评比、师德演讲活动、行风评议,引导教师潜心育人。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年”等活动。(2)树名师。借助校本教研、片区教研、技能比赛等平台,邀请市教研员诊断性听评课,促进教师向研究型转变,提升实践性智慧;借助学科培训、全国性研讨会、课题研究等平台,提升教育理论素养;制定“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实施方案,表彰两届“名师工程”,成立8个“名师工作室”,组建学科名师团队,宣传名师先进事迹;建立名师跟踪管理使用制度,确保履行工作职责。(3)培新秀。协助青年教师制定“五年成长计划”,主动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平台和机遇,缩短成长周期;精选青年教师参加市“教坛新秀”评选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每两年选拔各学科1~2名青年教师跟踪培养,每周安排2~3节研讨课,开展集体听课研讨;依托“名师工作室”,确定18对“青蓝结对”,签订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每月开展一次集体活动,不断提升业务素养。如今,实验中学先后涌现出一批在南安、泉州市或本学科领域内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并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目前,学校拥有省级优秀教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泉州市骨干教师38人,泉州市学科带头人4人,南安市学科带头人8人,在职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名校塑造名师,名师发展名校。南安实验中学优秀的教师团队铸造了实验中学优良的品牌。2012年陈照星校长被评为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  2.福州十中陈森校长  福州十中坐落于晋安区东门外岳峰镇,1997年之前为薄弱校,2006年随着福州市城区范围的扩大,学校由农村中学变为在校生2700人的城市完全中学。处在城乡接合部的学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初中占60%,高中占30%。陈森校长认为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都要以教师的发展为本。在他的领导下,学校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方面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制定新教师成长的“四子”办法:一是找路子,根据新教师的教学风格、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规划、让新教师沿着最适合的路子成长;二是结对子,找最适合的师傅通过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不断探索教学过程;三是压担子,多给锻炼提高的机会;四是搭台子,开展教学评比、竞赛等,让新教师迅速成长。(2)鼓励全体教师进修提高。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学历进修,外出培训。教师继续教育达到(乃至超过)规定时数。(3)制定教师发展评价方案并组织实施。每学年初,学校要求教师制定自我发展目标和计划并落实检查,写好教学后记,年度进行考核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4)制定《福州十中骨干教师培养规划》、《福州十中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福州十中“拜师育徒”工作要求》等,定期举办福州十中教育研讨会,举行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片段教学比赛、评课活动。骨干教师积极开设新课程讲座和示范课,保证“传、帮、带”制度落实。通过教师间互相听课、学生评教调查,青年教师的学生评教满意度大多在90分以上。(5)学校定期组织市、区级教学公开周。在公开教学周活动中主题明确,学科齐全,课型多样,各年龄段教师都参加,莅临听课、评课的领导和教师多,影响力大,效果好。(6)制定了《福州十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了每个教学环节教师的责任目标,针对学生的实际,力争做到“六个一点”,即“起点要低一点,底面要宽一点,台阶要密一点,坡度要小一点,反复要多一点,要求要严一点”。高一要全面夯实基础,不偏科;高二要安排好进度,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复习时间;高三的复习教学要针对中等生,精选中等题,“稳扎稳打,步步为营”。2008年高考学校获得“福州市同类校办学效益评比第二名”;2010年、2011年获“福州市区学校初中素质教育目标考评优胜奖”。2006年12月学校通过省三级达标校验收,2010年4月学校通过省二级达标校市级验收。学校先后被评为“福州市文明学校”;“晋安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学校”;福州市“五一”先锋岗等奖项。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福建省中小学校长队伍发展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85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