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覃文才
页数:263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034846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以说理解读中国教育的所以然,以及教育改革的所以然。从战略方向的角度来书写中国教育改革方向;书写教育的原理;书写教育形成今天状况的所以然以及未来教育的前景;书写教育如何才能公平公正;书写考试的方案的完善问题;书写实施因材施教教育的战略方针是何战略方针,又是何时何地开始。
作者简介
覃文才,男,壮族,生于1990年10月24日,籍贯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大化县岩滩镇吉发村百远屯。
自学中国哲学及文化之根源的诸子百家之学。经过几年学习深谙《孙子兵法》《三十六计》《鬼谷子》《韩非子》《六韬》《三略》《荀子》《老子》《庄子》《管子》《公孙龙子》等诸子百家之学。更是熟背和精通《孙子兵法》和《鬼谷子》,能力以谋略见长。
2014年独自一人闯北京至今,于11月始在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作。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都在研究中国教育,并有改善中国教育之策写成书籍。
本书特色
覃文才最的《浅谈吾国教育改革及对策》共二编,一编是《因材施教》,主要是写中国教育问题的源由,写如何去解决中国教育问题,从哪里去开始解决,哪些问题是重点解决的问题等?二编是《转变教育观念》,主要是写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存在哪些教育形态问题,我们要认清哪些形态问题并肯定与否定哪些形态问题,重视哪些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并对各个问题点作相应认识和解答。
目录
第一编 因材施教第一章 清源正本第一节 因时制宜第二节 因地制宜第二章 哲学的突破第一节 中国教育的突破第二节 教育改革新构思第三章 因材施教第一节 兴国必先兴教第二节 学有所先后成第三节 学习的进化第四节 现今的教育情况第五节 中国教育制度的结构第六节 提前考试的利弊第七节 学生对学校有选择权第八节 釜底抽薪第九节 永葆公平公正原则第四章 招贤纳士第一节 国家因文明而富强第二节 人能力的多样性第三节 能力的不可复制第四节 中国社会正处社会转型期第五节 社会的物质基础第六节 精神价值的重要性第七节 学校考试的重要性第八节 文化建设第九节 用兵之法要避实就虚第十节 互联网时代的边缘市场第十一节 搞因材施教改革第十二节 因材施教的改革方针第十三节 思想文化的力量第五章 画龙点睛第一节 应试教育第二节 大一统思想的价值第三节 因果关系第四节 民族哲学思维第五节 全球化是社会发展趋势第六节 白马非马第七节 结构设计第八节 人人都是人才第九节 层次的划分第十节 从结果中找方法第十一节 哲学的突破第十二节 多样化考试方式第十三节 升学配置第十四节 画龙要点睛
第二编 转变教育观念第一章 教育,人之衣食第一节 国民之本第二节 为什么上大学第二章 人才观的转变第三章 削弱竞赛式教育第四章 人人是人才第一节 传统的束缚第二节 标流第三节 网络教育第五章 归本位第一节 读书无用,谬论第二节 人的第一智慧第三节 善恶的偏向第六章 资源配置第一节 人才的配置第二节 时间和资金第七章 教育的求同异存第一节 孔子与鬼谷子第二节 一视同仁与因人而异第三节 各有所长第四节 如何施教第五节 教学第六节 考试环节第七节 考试方案
第二编 转变教育观念第一章 教育,人之衣食第一节 国民之本第二节 为什么上大学第二章 人才观的转变第三章 削弱竞赛式教育第四章 人人是人才第一节 传统的束缚第二节 标流第三节 网络教育第五章 归本位第一节 读书无用,谬论第二节 人的第一智慧第三节 善恶的偏向第六章 资源配置第一节 人才的配置第二节 时间和资金第七章 教育的求同异存第一节 孔子与鬼谷子第二节 一视同仁与因人而异第三节 各有所长第四节 如何施教第五节 教学第六节 考试环节第七节 考试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