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冯月季著
页数:198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56890185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具有百年历史的传播学研究在当代遇到了理论缺失的瓶颈,甚至被某些学者称之为传播学范式的危机。如何化解这种范式危机成为传播学界的大话题,而符号学恰恰能够提供理论资源,有可能化解这一危机。
相当多的传播学著作中都会谈到符号学,在这些著作中,符号学被认为是传播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然而,如今的研究趋势已经显现出符号学不满足于屈居传播学之下,并且整合传播学的可能。
传播符号学不是简单地将符号学的理论嫁接到传统的传播学研究中去,而是有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定位。简而言之,传播符号学属于符号学的一个分支,而不属于传播学的一个方法论。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赵毅衡,著名符号学家,叙述学家,一生从事形式论研究。专著《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广义叙述学》2013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
冯月季,河北保定人,求学谋业西南十年,师从赵毅衡先生学习符号学并以此为毕生学业研究志趣,现为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中心成员,中国传播与文化符号学会会员,国际符号学会会员。主要致力于传媒符号学、社会符号学研究,学术之余写随笔、时事评论,治学理念倡导“读无用书论”。
本书特色
《传播符号学教程》作为一本基础教材,试图勾勒出传播符号学的学科轮廓。全书分成12讲,从传播符号学的学科定位和理论基础开始,依次探讨传播主体、传播文本、伴随文本、传播“符码”与“元语言”,逐渐讲到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分析、传播媒介中的现代神话建构、传播媒介中的符号身份建构,最后论述建构多模态的传播世界。
该书选用大量的实例和图片,增加了理论讨论的趣味性和适用性,能有效帮助读者学习理解,启发深入思考。
目录
第一讲 传播符号学的学科认知
第一节 传播符号学的学科定位
第二节 传播符号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传播符号学的学科体系及意义
第二讲 传播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传播研究
第二节 皮尔斯的三元传播符号观
第三节 罗兰•巴尔特的大众传播文化研究
第三讲 传播主体
第一节 传播主体的理论源流
第二节 主体迁移与新闻真实
第四讲 传播文本
第一节 从作品中心论到文本中心论
第二节 文本与语境
第三节 文本与意图定点
第四节 超文本
第五讲 传播符号的伴随文本
第一节 从文本间性到伴随文本
第二节 伴随文本对于传播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社会传播中伴随文本的商业价值
第六讲 传播“符码”与“元语言”
第一节 符码与元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
第二节 符码化与传播文本的意义建构
第三节 传播文本的体裁与表意
第四节 符码和元语言作为文本表意的符号规则
第七讲 传播文本表意的符号双轴关系
第一节 新闻文本中的双轴操作
第二节 双轴操作与传播文本风格
第三节 传播文本的“刺点”与“展面”
第八讲 传播文本表意的符号修辞术
第一节 传播文本中的明喻符号修辞
第二节 传播文本中的转喻和隐喻符号修辞
第三节 符号反讽的表意张力
第九讲 传播媒介的意识形态分析
第一节 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 从符号学角度理解意识形态
第三节 传播媒介中的意识形态建构
第十讲 传播媒介中的现代神话建构
第一节 现代神话中的媒介仪式
第二节 现代传媒建构的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神话
第三节 现代社会的传媒景观与神话
第十一讲 传播媒介中的符号身份建构
第一节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性别身份
第二节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族群身份
第三节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青年亚文化身份
第十二讲 建构多模态的传播世界
第一节 理解模态与多模态媒介
第二节 模态与元传播
第三节 媒介传播中的模态控制与对抗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