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最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封面

作者:林海远

页数:216

出版社: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60148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介绍了食品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危害因素、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食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价、良好操作规范和质量检验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第四节 加强食品安全控制的意义

第二章 影响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因素
第一节 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因素
第二节 影响食品安全的化学性因素
第三节 影响食品安全的物理性因素
第四节 影响食品安全的包装材料和容器

第三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第一节 食品安全性评价的发展进程
第二节 食品中危害成分的毒理学评价
第三节 食品安全性风险评估

第四章 良好操作规范(GMP)
第一节 GMP简介
第二节 我国食品GMP的内容

第五章 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
第一节 SSOP的简介
第二节 SSOP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SSOP的监控与记录

第六章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022000)的建立与实施
第一节 IS022000的简介
第二节 IS022000标准的内容
第三节 IS022000与HACCP、GMP、SSOP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人制度(QS)
第一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特点
第三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意义
第四节 食品生产许可证(QS)的申办条件与程序
第五节 QS标志的使用和管理

节选

  《最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二、放射性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食品工业的需要,放射性核素被应用在食品的加工储藏中。但是使用放射性核素是否安全,人们对此一直持有质疑态度。天然放射性物质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它们存在于矿石、土壤、天然水、大气及动植物的所有组织中,而且鱼类、贝类等水产品对某些放射性核素有很强的富集作用,使得这些食品中的放射性核素含量很高。当食品吸附的放射性物质高于自然界本身存在的放射性物质时,食品就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一)放射性元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般情况下,动植物食品中含有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不会对人体构成危害。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放射性病原物主要来源于以下三种途径:一是核试验的沉降物产生的污染;二是核电站和核工业废弃物排放产生的污染;三是意外核事故泄露造成的局部性污染。通过这些途径,放射性核素被释放到环境中,进一步通过水及土壤污染农作物、水产品、饲料等,继而污染食品,最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或黏膜侵人人体,损害人体的组织器官。为保护人体的健康,应对人类活动中可能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采用妥善防护措施,严格将含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二)放射性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外照射,即通过环境中的放射性元素的直接辐射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是内照射,即进人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对人体的照射。进人人体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继续发射多种射线引起内照射,当放射性物质达到一定浓度时,便对人体产生损害。所有的放射线都能使被照射物质的原子激发或电离,从而使机体内的各种分子变得极不稳定,发生化学键断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等。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核辐射引起的,辐射对人体的损害可以分为急性效应、晚发效应、遗传效应。  1.急性效应  一般一次或在短期内接受大剂量照射所引起的损害就是急性效应。这种效应并不多见,仅发生在大的核事故、核爆炸和违章操作大型辐射源等特殊情况中。  2.晚发效应  晚发效应是指受照射后数月或数年,甚至更长时间,人体才表现出症状。急性放射病恢复后若干时间,小剂量长期或低于容许水平长期照射,均有可能产生晚发效应。晚发效应易造成白细胞减少,易患白血病、白内障及其他恶性肿瘤。调查表明,二战时期被投放原子弹的日本广岛、长崎的幸存者中白血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最新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8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