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世民
页数:99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520556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怒族基本状况、怒族医药发展沿革、怒族民间医药的医技医法和特点、怒族对于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的认识、怒族常用药物、重要医药人员介绍和民族医药传说与趣话等内容。
本书特色
郭世民、俞永琼编写的《怒族医药简介》是在对怒族医药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对怒族医药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由于历史上记载怒族医药的文献较少,并且有怒族医药记载的文献也是描述药的多,而记录医的少。加之怒族聚居的地区主要是在怒江大峡谷及高黎贡山地区,要长时间对怒族医生进行追踪观察比较困难,所以对怒族的医疗思想和核心理论挖掘得很少。
目录
第一节 怒族族源与历史沿革
第二节 怒族人口分布
第三节 怒族居住的自然条件与生存条件
第四节 怒族的语言文字
第五节 怒族的民俗文化
第六节 怒族的宗教信仰
第二章 怒族的医药历史沿革
第一节 怒族医药与原始文化
第二节 怒族医药起源与发展
第三章 怒族民间医药的医技医法和特点
第一节 怒族民间医药常用医技医法传承方式
第二节 怒族医药技术方法
第四章 怒族对于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的食品与方法
第一节 怒族的民居与服饰
第二节 怒族传统文体活动
第三节 怒族民间防病保健的饮食习俗
第五章 怒族常用的药物
第一节 民族药志收载的药物
第二节 常用怒族民间草药的初步整理
第三节 民族药用植物中的天然农药
第四节 兽用植物药
第六章 重要医药人员介绍
第一节 贡山县怒族医生
第二节 福贡县怒族医生
第七章 民族医药传说与趣话
第一节 怒族神话传说——人为什么会死
第二节 怒族医药故事
第三节 怒族与宗教和健康相关的植物
参考文献
结语
节选
第四节怒族的语言文字 从语言系属看,怒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中,怒苏语和若柔语属彝语支,贡山阿龙语和福贡阿俄语属景颇语支。藏缅语各族与我国古代西北地区甘青高原的氐羌部落集团有密切的关系。从今天怒族的分布区域上看,也主要与藏缅语族交错居住,且集中于滇西北怒江、澜沧江两岸。所以,怒族在语言上与各民族语言有着共同的渊源关系。 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原因,现代怒族使用着四种不同语言,彼此之间差别较大,即福贡县(原碧江县)匹河乡怒族使用的怒苏语(自称怒苏),兰坪县兔峨乡怒族使用的若柔语(自称若柔),福贡县木古甲村怒族使用的阿依语(自称阿依),贡山县怒族使用的阿龙语(国内学者将其视为独龙语的一种方言,事实上是同一种民族的同一种语言,只是两个部落分居不同地区,形成两个民族后称法不一,为方便比较,本文仍使用四种语言的提法)。四种语言从语言、词汇和语法特征比较看,它们有异同点。从声母、韵母数量多少比较,阿龙语、阿依语、怒苏语和若柔语呈倒宝塔形,即阿龙语声母、韵母数量最多,最发达;阿依语次之,是藏缅语族各语言中保留古藏缅语言特征较多的语言;怒苏语较少,若柔语则更少,其中前三种语言的复辅音声母和带辅音韵尾韵母保留比较完整,而若柔则没有。从声调方面比较,阿龙语、阿依语和怒苏语有3个声调,在现代藏缅语中也属于声调较少的语种,但若柔语则有7个声调,主要靠声调区别词义。从100个词的比较,阿龙语与阿依话相同的词汇占35%,怒苏语与苦柔语的同源词占30%,前两者与后两者的同源调占15%左右。语法方面,阿龙语和阿依语的语法结构比较复杂,如单复数变化由声母变换或韵母变换,以及带辅音韵尾的变换来实现;人称代词的反身构成有三种形式;动词人称,数的变化采用在动词前或后加附加成分,动词韵母发生语言变化、改变声调等方式综合表达,等等。这些特点是现代藏缅语族彝语支所没有的,而怒苏语、若柔语则较简单,基本上与现代彝语支各语言的特征相同。这些差别使得怒族支系之间难以用语言沟通交流,常常借汉语或傈僳语作交际语,沟通本民族之间的感情。另外,怒语与藏缅语族语言相比较,尽管各语种之间存在差异较大,但也有共同点,主要是各语种保留了古藏缅语族语言的部分同源词、语言特征、语法特点,如声母分清浊、元音分松紧,声调数量少,句子结构为:主+宾+谓,助词是构成语法的重要手段等,特别是若柔语与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哈尼族、彝族等民族语言相同点更多。而阿龙语和阿依语则比较接近景颇语支。 怒族语言的差异性和复杂性为我们追溯族源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即怒族作为一个历史古老民族,其语言也随着民族的产生、发展而发展变化,语言反映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分裂及融合过程,反映着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