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韦浩明
页数:425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52055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中国仫佬族医药》对民间仫佬族的民族传统医学进行寻访,研究。 《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中国仫佬族医药》主要介绍了仫佬族概况、仫佬族医药发展沿革、仫佬族医药理论及传承方式、仫佬族对于疾病的防治和保健的认识、仫佬族常用药物、仫佬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仫佬族民间医状况等内容。
本书特色
韦浩明主编的《中国仫佬族医药/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对民间仫佬族的民族传统医学进行寻访,研究。
本书主要介绍了仫佬族概况、仫佬族医药发展沿革、仫佬族医药理论及传承方式、仫佬族对于疾病的防治和保健的认识、仫佬族常用药物、仫佬族民间单方验方秘方、仫佬族民间医状况等内容。
目录
第一节 仫佬族简介
第二节 仫佬族医药发展概况
第二章 仫佬族医药基础理论
第一节 仫佬医药理论认识
第二节 仫佬医的诊断方法
第三节 仫佬医对病症的认识
第四节 仫佬医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三章 仫佬医药物学
第一节 仫佬医用药经验
第二节 仫佬族药物的分类
第三节 仫佬族常用药物名录
第四节 文献记载罗城有分布的仫佬医常用药物
第四章 仫佬族医药验方选录
第一节 仫佬医临床验方
第二节 仫佬医民间验方
第五章 仫佬族药膳
第一节 内科药膳
第二节 外科药膳
第三节 妇科药膳
第四节 儿科药膳
第五节 五官科药膳
第六章 仫佬族医药文化
第一节 仫佬族医药民间故事传说
第二节 仫佬族医药民间歌谣
第七章 仫佬族医药与养生保健
第一节 仫佬族饮食习惯与养生保健
第二节 仫佬族村寨建筑与养生保健
第八章 仫佬族医药机构概况
第一节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
第二节 广西民族医药协会
第三节 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第九章 仫佬族医药人物传略及简介
附录
照片
节选
《民族医药抢救性发掘整理:中国仫佬族医药》: 由于仫佬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硫黄资源,素称“煤乡”,因此,仫佬族人民采矿形成了传统。明清时代的文献记载,有仫佬族人民采煤为生,掘地为炉、烧制沙罐。民国时期,仫佬族地区的煤矿开采量扩大,矿厂雇用了大批仫佬族人民(矿31),使仫佬族成为生产工人占人口比重较大的少数民族。仫佬族地区如今拥有煤矿、水泥、化肥、农药、农机修造、建筑材料、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许多企业。交通运输十分方便。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根本变化。 4.文化艺术 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仫佬族现代诗人包玉堂,继承了仫佬族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诗人写诗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长诗,著有《凤凰山下百花开》《歌唱我的民族》《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等诗集。 5.风俗习惯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仫佬族的节日活动比较多,特殊的节日有:三月初三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四月初八牛节,其活动是让牛休息,并拜祭牛栏神;五月初五端午节。除具有与当地汉族、壮族的端午节相同的内容外,各村寨还抬纸船巡田垌驱虫,以保丰收;八月十五为后生节,是各地青年男女开展“走坡”社交活动的节日。还有三年一大庆、一年一小庆的依饭节,每逢立冬后“吉日”举行,大庆以村寨(宗教)为单位,备办猪羊祭宗庙,举行演戏、舞龙舞狮、唱山歌等活动;小庆则一家一户单独活动。 6.主要产业 地处广西北部九万大山中心南麓的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6万多,仅仫佬族人口就有11万多人,是我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这里的仫佬族同胞与壮、瑶、侗族和苗族等多种民族和睦相处,开发生产,发展经济,共同走上富裕路。 “罗城是个仫佬乡,山野葡萄满洞场,葡萄美酒销天下,家家户户奔小康。”这是流传广西罗城的一曲山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