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

封面

作者:李齐

页数:20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616921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历史和系统的分析方法,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演化历程,分析了演化逻辑、总体特征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拿破仑战争让普鲁士觉醒,改革成为王权继续存在的唯一选择。于是普鲁士开始改革,建立现代劳动力市场。经过德国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在国家的积极干预下形成。经由两次世界大战和魏玛共和国时期,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得到了确认和发展。二战后,在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框架下,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不断完善。在面对后工业化的不断推进、两德统一和欧洲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剧等挑战的情况下,德国不断实施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并取得了成功。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演化的逻辑,一是国家积极干预的逻辑,二是制度自身演化的逻辑。从历史和总体看,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有着鲜明的特性,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演化历程、逻辑和总体特征为当代中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改革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作者简介

李齐,男,山东滕州人,1978年10月出生,法学博士,2012—2013年公派美国东田纳西州立大学访问一年,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从事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政策研究,出版著作3部,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省级以上课题。

本书特色

2006年至今,德国的经济持续向好。很多学者称之为第三次经济奇迹,并认为成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是德国经济如此成功的重要原因。19世纪初以来,在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系统性影响下,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经历了形成、发展、完善和变革的演化历程,集中体现了国家干预和自身演化的历史逻辑,凸显了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基本特征。对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历史和系统的分析,为中国当前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第二章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形成 第一节 拿破仑战争触发的各种压力与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一、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分裂落后的德意志帝国 二、拿破仑战争触发的各要素压力和统治者的反应 三、普鲁士的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建设 第二节 德国统一前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压力 一、国内经济单元与社会单元压力的内容 二、主要社会力量形成压力的表现 第三节 统治者的反应与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干预 一、保守容克的官僚统治 二、对压力的排斥和超越与德国的统一 三、对压力的积极应对与劳动力市场的大发展和“福利国家化” 小结第三章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发展 第一节 国内社会压力引导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输出 一、国内社会矛盾导致的各种压力输入 二、积极社会防御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第二节 国际和国内社会的交织影响与魏玛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一、国际和国内社会各要素交织形成的压力输入 二、《魏玛宪法》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输出 第三节 经济危机引发的全面危机与纳粹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一、经济危机引发的全面危机和压力输入 二、全面控制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小结第四章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完善 第一节 国际社会主导的压力与恢复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一、国际社会主导的压力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形成 二、对社会市场经济的解读和恢复时期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第二节 国内社会主导的压力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全面扩展 一、国内社会主导的压力输入 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全面扩展 小结第五章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变革 第一节 东、西德统一主导的压力输入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输出 一、东、西德统一主导的经济和社会的压力输入 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调整和全面改革的前兆 第二节 欧洲一体化引导下的压力与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全面改革 一、欧洲一体化导引下的压力输入 二、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全面改革 第三节 新的繁荣稳定和新的压力 一、新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社会稳定 二、劳动力市场的包容和灵活 三、社会二重化的压力 小结第六章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历史概观及总体特征 第一节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历史概观 一、政府为排解系统压力积极干预劳动力市场的历史逻辑 二、劳动力市场政策在系统中自身演化的历史逻辑 第二节 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的总体特征 一、保守主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二、合作主义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三、积极维护社会稳定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四、积极寻求经济和社会民主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第七章 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德国劳动力市场政策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1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