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邓明琴,雷家军主编
页数:200
出版社:中国林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ISBN:97875038395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草莓卷》共分8章,总论7章,即: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草莓起源与进化,第三章 草莓属植物分类和种的描述,第四章 中国草莓栽培历史与现状,第五章 草莓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第六章 草莓栽培与贮藏加工,第七章 中国野生草莓资源。各论1章,即第八章 草莓品种。《草莓》重点介绍了草莓属植物的种类和特征、中国原产和引入的野生草莓种类和特片以及草莓品种资源等内容。草莓属植物种类记载20个,另原产野生草莓种类记载9个共34份资源,中国引入野生草莓种类记载10个共27份资源。草莓品种资源共记载246资源,基中国中国选育的品种33份、中国的地方品种40份、中国引入的品种173份,此外,本书对草莓的起源与进化、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及我国草莓的栽培的历史与现状也进行了论述和总结。
目录
第一节 草莓的经济意义 1
第二节 中国草莓的科研进展 4
第二章 草莓起源与进化 12
第一节 野生草莓早期栽培史 12
第二节 栽培草莓起源与进化 15
第三章 草莓属植物分类和种的描述 20
第一节 草莓属植物的分类沿革 20
第二节 草莓属植物种的描述 23
一、森林草莓
二、绿色草莓
三、黄毛草莓
四、裂萼草莓
五、西藏草莓
六、五叶草莓
七、纤细草莓
八、东北草莓
九、日本草莓
十、蝦夷草莓
十一、饭沼草莓
十二、东方草莓
十三、西南草莓
十四、伞房草莓
十五、麝香草莓
十六、弗州草莓
十七、智利草莓
十八、卵形草莓
十九、择捉草莓
二十、凤梨草莓
第四章 中国草莓栽培历史与现状 33
第一节 中国草莓的栽培历史与生产进程 33
第二节 中国草莓栽培产区分述 35
第五章 草莓形态特性与生物学特性 51
第一节 茎、叶、根 52
第二节 花、果实、种子 55
第三节 花芽分化与休眠生理57
第六章 草莓栽培与贮藏加工 61
第一节 繁殖与育苗 61
第二节 栽培形式 63
第三节 栽培制度 71
第四节 病虫害及其防治 74
第五节 贮藏与加工 81
第七章 中国野生草莓资源 85
第一节 中国自然分布的野生草莓资源 85
一、黄毛草莓
二、五叶草莓
三、纤细草莓
四、森林草莓
五、东北草莓
六、绿色草莓
七、西南草莓
八、东方草莓
九、自然五倍体野生草莓
第二节 国外引入的野生草莓资源 97
一、森林草莓
二、绿色草莓
三、饭沼草莓
四、日本草莓
五、蝦夷草莓
六、西藏草莓
七、麝香草莓
八、弗州草莓
九、智利草莓
十、红花草莓
第八章 草莓品种 104
第一节 中国选育的品种 104
第二节 中国的地方品种116
第三节 中国引入的品种 129
节选
草莓是果树中鲜果上市最早的水果,素有“早春第一果”的美称。露地栽培时,我国从南到北的果实成熟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上旬。草莓鲜果上市之时,正值各种水果淡季,鲜果奇缺,草莓以其红果绿萼、色泽艳丽、味美香浓而捷足先登。草莓也是果树中栽植后结果最早、周期最短、见效最快的水果,应用设施生产则周期更为缩短。露地、地膜、小拱棚、中拱棚、塑料大棚、日光温室等多种栽培形式的搭配(彩图1~彩图7),可拉开鲜果上市时期,使草莓鲜果供应期延长至半年以上,北方为12月至翌年6月,南方为10月下旬至翌年5月。由此大大缓解了露地集中上市的突出问题,既减少了损失,又满足了需时供应,取得了显著的价格优势。同时利用成熟时期及价格上的差异加强远运外销,增加收入,如四川成都的冬草莓通过空运销往全国许多城市。 草莓植株矮小,适合保护地栽培,这一特殊优势使草莓成为近20年来我国果树业中发展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是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经济中典型的“短、平、快”致富项目。草莓栽培现已遍及全国各地,北自黑龙江,南至海南,东自江浙,西至新疆均有栽培,并涌现出了许多有名的草莓县(市)、草莓乡(镇)、草莓村及草莓种植大户,在一些地区草莓已成为当地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河北保定和辽宁丹东是全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两大草莓基地,目前全国有名的县市级集中产区主要有河北的满城、辽宁的东港、山东的烟台、江苏的句容和连云港、上海的青浦和奉贤、浙江的建德和诸暨、四川的双流等,它们已成为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大城市的草莓鲜果供应主产区。据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统计,2003年我国草莓栽培面积约为7.6万hm2,年产量约134万t,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河北、山东、辽宁为全国最大的草莓产区,其次是甘肃、四川、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吉林、陕西、山西、河南等地。 我国各地因地制宜,将草莓与其他作物问、套、轮作,如实行草莓与其他果树间作、与水稻轮作、与棉花套种等(彩图8),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开辟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发展草莓生产的好路子。草莓与幼龄果树如苹果、梨、桃、李、枇杷、葡萄间作,一方面可以短养长增加前期收入,如草莓与葡萄问作一般比单作葡萄每亩最年增收1000~2000元,另一方面草莓根系浅,与果树争夺肥水不明显,还可起到覆盖地面保持水土的作用;草莓可与水稻、蔬菜及其他农作物轮作,且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南方多与水稻轮作,北方多与小麦、蔬菜轮作,如草莓与菜豆、甘蓝、瓜类等蔬菜轮作,不但能充分利用土地面积和保护地栽培设施,而且大幅度增加单位面积收益。草莓株矮且较耐荫,可与玉米、棉花等高秆作物套作。草莓果实成熟采收时高秆作物尚处于幼苗期,对草莓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在夏季高秆作物的适当遮荫还有利于草莓的越夏。 我国草莓栽培中虽然有些农户创造了亩产达到或超过5000kg的惊人记录,但与世界草莓生产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平均单产仍较低。目前露地栽培每亩产量一般为500~1500kg,高者可以达到2500kg,拱棚栽培产量为750~2000kg,南方塑料大棚栽培‘丰香’每亩的产量为1000~1500kg,北方日光温室栽培‘全明星’的产量为1500~2000kg,栽培‘弗吉利亚’的产量为2000~3000kg。单位面积产量与品种、栽培形式、栽培技术、气候条件等因素有关,总体来看,我国北方地区高于南方,如栽培相同的品种‘丰香’,北方的日光温室中产量也普遍高于南方的塑料大棚。就产值而言,与市场供求、成熟期、果品质量、投入成本等因素关系很大,各种形式的保护地栽培明显高于纯露地栽培,以2003年春季收入为例,南方塑料大棚每亩产值约为0.8万~1.8万元,北方日光温室每亩产值约1.0万~2.0万元。近20年来草莓栽培效益一直较好,且较稳定。P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