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计算机科学的足迹

封面

作者:沈冨可

页数:224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28620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现在一提起苹果,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一种水果,而是iphone、ipad等操作方便的电子产品。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ibm、intel、微软等软硬件厂商的名字也早已家喻户晓。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包括各种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的主题,从抽象的算法分析,到我们熟悉的操作系统、浏览器、鼠标、声卡等软硬件设备。

打开《计算机科学的足迹》,你会知道大名鼎鼎的摩尔定律有好几个版本;开发c语言的初衷居然是为了玩游戏;把光盘的直径定为120毫米是为了容纳贝多芬第九交响曲;macintosh的名称来源于一个苹果品种;哈佛大学的辍学生将一家诞生于旅馆的小公司打造成软件帝国;还有“深蓝”计算机如何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艾伦凯有一句名言:“预测未来的第一方法是创造未来。”让我们一起循着前人的足迹,走出自己的未来!

作者简介

王元,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0年4月生于浙江兰溪,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自1956年起,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成果卓著,1982年与陈景润、潘承洞共同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1958年起,与华罗庚合作研究数论方法近似分析中的应用(现称“华—王方法”),成果获1990年陈嘉庚物质科学奖。此外还获得何梁何利奖(1994)、华罗庚数学奖(1999)等重大科技奖励。

王元院士对数学科普倾注了大量心血,1994年出版科普代表作《华罗庚》,此书2002年获得首届“吴大猷科普著作金签奖”。王元院士非常关心科学发展的历程,是《科学编年史》(席泽宗主编)一书的副主编。

本书特色

 “改变世界的科学”丛书是针对青少年编著的一套大型科普图书,含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医学、农学、计算机科学等9个分册,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地叙说人类历史上20 000年来最重大的科学发现。本丛书为上海市“十二五”重点图书。

丛书各分册均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概括人类的科学活动,以科学发现的历史为主,兼及科学机构的兴衰、科学教育的发展、科学社团的变迁等。丛书通俗易懂,对于青少年了解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乃至对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养,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录

公元前3世纪 二进制在中国萌芽1642年 帕斯卡发明机械式加法器1674年 莱布尼茨发明乘法器1799年 贾卡发明提花机1822—1834年 巴比奇设计差分机和分析机1886年 霍勒瑞斯制造制表机1935年 IBM公司推出穿孔卡片计算器1936年 图灵机设想提出1938—1945年 楚泽制造电磁式计算机样机1938—1949年 斯蒂比兹研制电磁式计算机1939年 阿塔纳索夫与贝利开发出真空电子管计算机1943—1958年 研制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4年 艾肯研制成大型通用电磁式计算机1945年 冯·诺伊曼提出存储程序通用电子计算机方案1946年 威尔克斯建造存储程序式电子计算机1947年 肖克利等发明晶体管1948年 王安开发磁芯存储器1950年 中松义郎发明软磁盘1950年 汉明码提出1954年 巴克斯开发FORTRAN语言1954年 贝尔实验室制成晶体管计算机1955—1965年 第一代操作系统出现1956年 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概念1956年 明斯基等发起人工智能学术会议1958—1964年 研制第二代电子计算机……
图片来源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计算机科学的足迹》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600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