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陆季春
页数:369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ISBN:97875141622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实用公共关系教程》笔者们一方面充分综合了公共关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内容新颖,吸取新的知识、新的成果,紧密联系现代公关活动的特色,体现出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的特点,以满足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学习公共关系知识理论的需要,主要内容包括:公共关系导论、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公共关系的目标与职能、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公共关系实务活动、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协调、公共关系形象塑造、公共关系危机管理、公共关系交往技巧等。另一方面结合了大量案例讲解公关理论和实践运作,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每一章节中不仅有相关连接的课堂讨论题,而且有典型案例讨论、课堂活动项目设计及思考题,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好地起到了解国内外公关信息、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实用公共关系教程》不仅方便教师选取其中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便于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而且还是相关人士提高公共关系操作技能及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的指导性资料。
作者简介
陆季春,女,1966年4月生,浙江宁波人,现任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人文分院副院长、学院职业指导师,副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教育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公共关系教育、教育管理。
目录
公共关系导论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兴起与发展
第三节 公共关系的学科与体系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第二章
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社会组织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第三章
公共关系的职能和作用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职能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作用
第三节 公共关系人员及其素质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第四章
公共关系的工作程序
第一节 公共关系调查
第二节 公共关系策划
第三节 公共关系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第五章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一节 公共关系专题活动策划
第二节 公共关系广告
第三节 公共关系谈判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第六章
公共关系沟通与协调
第一节 组织内部公共关系协调
第二节 组织外部公共关系协调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第七章
组织形象塑造与CIS战略
第一节 组织形象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组织形象的分析与设计
第三节 CIS战略与设计途径
案例讨论与项目实训
课后思考
……
第八章 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第九章 公共关系礼仪
节选
《实用公共关系教程》: 四、公共关系与若干相关概念的辨析 (一)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的区别 庸俗关系是指日常生活或经济交往中,利用金钱或权力,“拉关系”、“走后门”、“套私情”、为个人谋取好处等不正当的人际交往活动。它以损公肥私,侵占他人利益及危害社会利益为特征,是一种赤裸裸的私利关系。由于公共关系引进我国的时间不长,人们对公共关系的含义理解得不够准确,一些人认为公共关系就是教人花言巧语、搞不正之风的学问,这就是把公共关系误解成了庸俗关系。庸俗关系和公共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的社会基础不同 公共关系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传播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的产物;而庸俗关系则是落后、封闭的小农经济的必然结果,是生产力不发达、市场经济发育不完成、物质供应不充足的产物,带有浓厚的血缘、地缘的色彩。 2.代表的利益不同 公共关系将组织利益和公众利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公共关系所追求的是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强调通过组织的政策,行动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而庸俗关系背离广大公众的利益,所追求的是小团体特别是个人的私利,甚至为了一时的既得利益,不惜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危害社会和公众的利益。 3.采用的手段不同 公共关系人员光明正大地采用公开的、合法的、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手段来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实现组织与公众的共同利益。而庸俗关系为逃避公众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总是采取隐蔽的、不正当、不合法的手段进行私下交易,通过投机钻营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如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等,因此被形象地称为“走后门”。 4.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同 公共关系在确立组织的良好形象的同时,也会给组织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在取得社会效益的基础上纯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进步;庸俗关系则只能满足个人私欲,腐蚀人的心灵,形成腐败,进而败坏社会风气,阻碍社会进步。公共关系与庸俗关系绝不可同日而语。 (二)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 在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着将人际关系与公共关系混淆的困扰,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亦即私人关系。如因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父母与子女关系,以职业为纽带而形成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关系等。它与公共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公共关系通常表现为人际关系。因为在公共关系活动时,经常表现为个人与个人的联系,如组织内部的联系,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联系,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也往往表现为一个组织中的若干人与另一个组织中的若干人之间的联系,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也表现为代表组织的个人与公众群体中的个人之间的相互交往。 二是公共关系的目的实现,也需要人际关系的协调。公共关系实务工作除了运用大众传播的手段,也常常通过人际关系的沟通进行。所以,公共关系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必有助于组织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和谐与改善,有助于组织公共关系的成功。但公共关系又不同于人际关系,我们从七个方面将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进行辨析。 (1)主体不同。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的主体仅是个人、人群。在公共关系活动中,个人也是以组织的身份与公众交往的,是组织的化身和代表。 (2)客体不同。公共关系的客体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人际关系的客体是人与人群,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手段不同。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沟通,如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而人际关系主要用人际手段,主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动作为媒介,或者借助书信、电话等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相互沟通的方式一般比较简单。 (4)基础不同。公共关系的产生基础主要是业缘;人际关系的产生基础是血缘、地缘、业缘、趣缘。 (5)历史不同。人类伊始就有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历史长,普及面广;公共关系是有了组织之后才会产生,历史短,普及快,专业化程度高。 (6)内容不同。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运作内容广。人际关系处理的主要是许多私人事务,运作内容主要是自身发展的物质交换和交友的精神需求、感情交流。 (7)研究对象不同。公共关系研究组织与公众间关系的发展规律,公共关系职能、技巧、组织、人才发展的规律;人际关系研究人与人关系的发展规律。 (三)公共关系与广告 广告即广而告之,是指向广大公众传递信息的手段和行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提到的广告大多指商业广告,即广告主为了扩大销售、获取赢利,以付钱的方式利用各种传播手段向目标市场的广大公众传播商品或服务信息的经济活动。开展公共关系无疑要运用广告这种重要的传播形式,但广告不等于公共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公共关系与广告是两门交叉学科,公共关系与广告的相近之处在于两者都源于传播学。都以传播特别是大众传播为主要的工作手段。与传播学的另一个分支新闻学不同,公共关系与广告都不属于“政府的喉舌、官方的工具”,公共关系与广告都是受聘于特定的雇主,向特定的公众传递特定的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