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正泉著
页数:532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1909353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记述了“文革”早期中央电台的宣传概况,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宣传始末, 从“天安门事件”到“天安门运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时期的宣传变化, 大邱庄纪事, 中央电台播音与播音员纪事, 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前后我国宣传的应对举措, 北约袭击南联盟以及中国
作者简介
杨正泉,1940年6月生,山东省肥城市城上村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先后担任编辑、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宣传小组组长,国际部副主任、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编室主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分党组书记。高级编辑,享受政府特别津贴。1993年调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央民族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武汉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我与广播》、《书刊外宣散论》等书。
本书特色
新闻工作是一条最敏感的社会神经,最迅速及时地反映和记录着现实,连同它本身都成为后来历史的一部分。
杨正泉编著的《新闻事件的台前幕后–我的亲历实录》作者一直工作在敏感的新闻战线,亲历、目睹了几十年共和国的沧桑之变。本书重点记述了“文革”早期中央电台的宣传概况,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宣传始末,从“天安门事件”到“天安门运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转折时期的宣传变化,大邱庄纪事,广播新闻面面观,中央电台播音与播音员纪事,克里姆林官红旗落地前后我国宣传的应对举措,北约袭击南联盟以及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突发事件,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复杂的舆论环境,拉萨事件与火炬传递中西方舆论透视等等,从亲历实录的角度介绍了这些重大新闻事件宣传报道的台前幕后。
目录
自序第一部分 特殊年代的特殊报道 特殊时期新闻报道纪实 一 党的“九大”报道——特殊时期新闻报道的代表作 二 从国庆20周年报道看对新闻从业者的政审 三 “5·20”声明播出始末 四 国庆25周年录音报道纪实 五 林彪叛逃前后与叶群“抓电台、炸电台” 六 安东尼奥尼与影片《中国》的风波 七 粉碎“四 人帮”时的中央电台(续篇 八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宣传始末 九 从“天安门事件”到“天安门运动” 十 乒乓外交和转播农民篮球赛——兼谈体育报道的演变与联想 特定时期的宣传特点 一 “四 清”——“文革”的前奏 二 “文革”初期的特殊宣传 三 “文革”特色节目设置与演变 四 我办《全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节目 五 中央电台的文艺广播 六 中央电台的抢先夺权 七 军事管制下的广播台 八 阴差阳错我走上管理宣传岗位 九 毛主席就对外宣传做出批示 十 恢复中央电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第二部分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的曲折过程 一 伟大的转折——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宣传工作的转变过程 二 报道大邱庄纪事 三 中国与南斯拉夫关系的曲折发展——中外关系与舆论宣传 四 克里姆林宫红旗落地的前后——苏联解体时的舆论斗争与我宣传应对策略 五 克林顿总统访华——复杂舆论环境的应对 六 北约袭击南联盟——复杂真伪的舆论战 七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报道纪实 八 “人权”入宪前后 九 拉萨事件与火炬传递——西方反华舆论反华透视第三部分 广播新闻实践的多维度思考 广播新闻面面观 一 新闻在广播中的位置 二 广播新闻的稿源 三 中央电台的记录新闻 四 重要新闻的播出与重播 五 《新闻报摘》的特点与工作方式 六 《全国联播》节目 中央电台播出轶事 一 一首没有唱响的《国歌》 二 曾经播出的毛主席生日祝词 三 中央电台节目的开始曲与结束曲 四 广播称谓的演变 五 王震与评书《三 国演义》 播音与播音员纪事 一 初识播音趣事 二 只有“两个播音员”的电台 三 中央电台的播音基调和风格 四 转播开国大典:中央电台的骄傲 五 对“大论战”中播音的再认识 六 播音员的考核上岗 七 “文革”时期的反常播音 八 记“文革”中一 次播音员的选拔活动 九 艰难的播音改革 十 播音员与节目主持人 十一 播音员的穿着风波第四部分 国际新闻传播之我见 “首都有座外文城”——中国外文局与对外传播 一 意想不到的工作调动 二 初进外文局的尴尬 三 我所知道的外文局 四 新时期书刊网外宣面对的新问题 五 外文局宣传格局的历史性变化 六 不可不说的翻译问题 七 “中国网”落户外文局 八 记忆爱泼斯坦 九 《政协提案的故事》丛书诞生记 中西观念的碰撞与磨合——再谈“99《财富》上海全球论坛” 一 双赢:寻求利益的结合点 二 磨合:不同文化的碰撞与协调 三 经济:无法摆脱的政治 四 简明:与国际的沟通 五 媒体:观念与应对 附:美国《时代》周刊总编辑眼中的中国 战争与宣传舆论——从伊拉克战争看宣传舆论战 一 宣传舆论是第二战场 二 战争报道的开放与控制 三 未能“正名”出师不利 四 特殊时期的“特殊报道” 五 空前的心理战 六 战争与媒体, 七 战争与记者 出访见闻——访问澳大利亚、新西兰纪实 一 飞行途中看日出 二 游悉尼湾见故人 三 服务就是报道 四 “形象司”:如何应对记者? 五 扑朔迷离的新闻观 六 行业性隐蔽管理方式 七 多元文化与报道中国 八 西方媒体批评国家领导人之谜 九 访问后的几点思考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新闻事件的台前幕后:我的亲历实录》
Article link:
https://www.teccses.org/578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