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建宇
页数:225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415906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研究基于文献整理得出协调两种创新形式在于领导上的行为指引、时空上的结构分离和文化上的情境创设,对应为领导式、结构式和情境式三种协调方式。资源是行为指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企业资源分为知识性资源、模块化资源和财产性资源,并将资源嵌入组织的程度视为重要的调节变量,发现知识性资源与探索性创新相匹配、而财产性资源则与开发性创新紧密关联,而知识性资源和财产性资源之间的互动则体现在资源嵌入组织程度的差异上。在行为的外在表现上,高管团队是重要的创新执行群体,他们需要在现有产品(对应开发性创新)与创新产品(对应探索性创新)之间进行有效协调,本书基于银行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协调的关键手段是将高管团队分解为平衡型团队、变革型团队和维持型团队,平衡型团队注重让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并驾齐驱;变革型团队则注重以探索性创新为主导,强化组织积极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而维持型团队则将开发性创新视为组织生存的根基,任何强化异质性的创新都需要以开发性创新为基础,做到稳中求变。在结构分离问题上,本研究以空间布局的构念,通过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结构性协调分解为资源的多样化和融合性两大维度,进而发现资源的融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实施开发性创新、资源的多样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探索性创新。创设情境体现了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选择的治理内涵。本书选择了文化学者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提出的四大维度对对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产生的差异化影响,通过这一规律性探索,力求指导企业通过文化塑造引导自身进行创新选择。
作者简介
张建宇,管理学博士、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获天津财经大学首届优秀青年学者,天津财经大学十佳教师、十佳青年教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企业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协调机制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一等项目资助;第四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与发展学术基金论文奖获得者、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两次获得)、天津市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连续四年被评为天津财经大学优秀论文指导教师。
本书特色
《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协调机制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文献整理得出协调两种创新形式在于领导上的行为指引、时空上的结构分离和文化上的情境创设,对应为领导式、结构式和情境式三种协调方式。资源是行为指引的重要基础,我们将企业资源分为知识性资源、模块化资源和财产性资源,并将资源嵌入组织的程度视为重要的调节变量,发现知识性资源与探索性创新相匹配、而财产性资源则与开发性创新紧密关联,而知识性资源和财产性资源之间的互动则体现在资源嵌入组织程度的差异上。在行为的外在表现上,高管团队是重要的创新执行群体,他们需要在现有产品(对应开发性创新)与创新产品(对应探索性创新)之间进行有效协调,《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协调机制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银行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协调的关键手段是将高管团队分解为平衡型团队、变革型团队和维持型团队,平衡型团队注重让开发性创新与探索性创新并驾齐驱;变革型团队则注重以探索性创新为主导,强化组织积极面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而维持型团队则将开发性创新视为组织生存的根基,任何强化异质性的创新都需要以开发性创新为基础,做到稳中求变。在结构分离问题上,本研究以空间布局的构念,通过社会网络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将结构性协调分解为资源的多样化和融合性两大维度,进而发现资源的融合度越高越有利于企业实施开发性创新、资源的多样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探索性创新。创设情境体现了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选择的治理内涵。《探索性创新与开发性创新的协调机制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选择了文化学者霍夫斯泰德文化维度提出的四大维度对对探索性创新和开发性创新产生的差异化影响,通过这一规律性探索,力求指导企业通过文化塑造引导自身进行创新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