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曹利华,乔何著
页数:265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17255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法是一门单纯的艺术,它不需要过多的色彩、装饰和工具,只要文字和笔、墨、纸、砚。但是它需要知识,需要诗意化的情怀,需要对历代名家书法的不懈追求、不断临习,有了这样的内功和外功,当代的书法就一定能跨越历史,走向现代。书法的现代性舍此无其他道路可走。《书法的现代性与临习》收入作者曹利华和乔何探讨、欣赏书画艺术的文章,以及部分临习作品。
作者简介
曹利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蒋孔阳先生学习美学和文艺理论。出版专著有:《美学基础知识》、《美育》、《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美学基础理论》、《中华传统美学体系探源》、《书法美学资料选注》(合著)等。主编《应用美学丛书》,包括《饮食烹饪美学》、《建筑美学》、《体育美学》、《胎教与美育》、《幼儿美育》、《小学美育》、《中学美育》、《美学修养》。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大学美育》。主持编写北京市教改项目: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教材《高校美育多媒体系列教程》,包括《美育基础理论》、《中国美学与美术》、《西方美学与美术》、《中国美术精品鉴赏》(1、2)、《西方美术精品鉴赏》、《中国音乐精品鉴赏》(1、2)、《西方音乐精品鉴赏》(1、2)。发表论文《试论自然美》、《老子的美学思想》、《叶燮的美学思想》、《(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美学体系的形成》、《中西方美学比较》、《对一个老而又老的命题的驳正》、《书法与书法美学》、《商品的审美属性》、《电视艺术中的几个美学问题》、《邓在军电视艺术的美学追求》、《审美的感性化倾向》、《美育普及势在必行》、《为启功说几句话》、《于右任、林散之书法比较》、《碑学大家郭沫若》、《经典应这样走进——评王文英书法艺术》等数十篇。 乔何,1965年生。北京人。200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2002年参加编写《青少年科技百科全书·科技世界》。曾发表多篇有关青少年成长的文章。与曹利华教授共同完成《书法美学资料选注》(2009年出版),本书完成《新时期帖学大家启功》(1—4篇)、《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评刘三多的绘画艺术》,并合著多篇文章。
本书特色
什么是书法的现代性?许多人误解为要写出与前人不同的形式,要独出心裁,于是有的书法被还原为汉字,而有的书法又脱离了汉字,走向了两个极端。其实书法的现代性就在前人的书法中,能不能创新,取决于你吸收前人书法量的多少,当一个书家积累了足够的量,自然就会出现质的变化,这就是创新。历史上的书法大家无一不是如此。在《书法的现代性与临习》中,笔者之所以用了较多的篇幅评介了王铎,就是因为王铎的书法既体现了对传统的不懈追求,又创造了难以企及的高度,“后王胜前王”的提法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追求的书法的现代性在哪里?不在西方,更不在虚无缥缈幻想中,而就在传统里。难度虽然很大,因为我们传统的年代太长、太丰富,我们难以吸收和借鉴,但是这又恰恰是我们的荣耀和骄傲,只有当我们付出比王铎还多的智慧和精力时,我们就能跨越历史,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座难以企及而又不得不攀爬的高峰。
目录
中国书法史上的三次飞跃
论王铎——试论“后王胜前王”
临王铎书法有感
读书论有感
“和稀泥”的风气是否应该改一改?——评王家新留下的遗憾的结尾
被夸张和颠倒了的事实——评陈振濂的《展览视角而不是创作视角》
理论的深度与创作的高度——评邱振中草书探索
草而不“狂”——评王友智草书《离骚》及其研讨会
阳刚大气——贺魏殿松书法系列展在
保利大厦隆重开幕
张锦镜四尺整张七幅篆书
方寸之美——评张福恒篆刻
汪波行草两幅
书品与人品——甄茂宏书法给我们的启示
“书,心画也”——兼评荆为平书法篆刻
直与曲的舞蹈——评祝小兵的篆刻
方寸之间绘乾坤——评介马毓鸿的《鼻烟壶》和《盈握神奇》
让人震撼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
曹利华临习作品
全临王羲之《十七帖》
临王羲之《兰亭序》
临王献之《地黄汤帖》
临王献之《前告帖》
临王献之《中秋帖》
全临《泰山经石峪金刚经》
全临颜真卿《争座位帖》
全临《水牛山文殊般若经》
全临唐寅《落花诗卷》(局部)
……
乔何临习书法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