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

封面

作者:曹万生著

页数:493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383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稿是第一部严格意义的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不仅研究与此前成果对象有别,还涉及到对中国现代诗学概念的界定与诗学流变史规律的界定等均应重新进行学术厘定的重要命题。这是作者诗学理论史研究的创新。一则,此前数十种著作不是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二则,书稿以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下的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学为对象。三则,不采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传统文艺学分类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文艺学的诗学概念,作者力图对经过历史淘洗的诗学范畴重新清理与建构,建立了全新的中国现代诗学范畴论、形式论及流变论等概念与方法。这是体系上的创新。四则,不采以诗学家、论争事件史为经、以历史时期为纬的旧方法,因为它不能有效地显示诗学范畴论与诗学形式论的流变规律。书稿有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的撰写,突出难题是诗学范畴论、形式论的建构与流变清理,以及诗学流变规律建构。这是书稿方法论的突破性创新与主要建树。

作者简介

曹万生,男,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国家二级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校诗学研究所所长、四川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负责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兼任《成都商报》总编助理、《华西都市报》总编助理、华报广告与华报网络董事长、创办博瑞传媒并首任总经理。专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思潮、诗学与诗歌、茅盾研究。
  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当代诗学流变史》,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茅盾艺术美学论稿》、《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四川省教材重点项目《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等。参与多项国家、省、部委科研项目。
  出版学术专著《理性·社会·客体》、《中国新文学论集》、《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茅盾艺术美学》、《中国当代文艺价值观流变史》、《30年代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中国当代诗学流变史》等,主编人文社会科学专著十余部、自然科学专著一部。在《文学评论》、《学术月刊》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并被《新华文摘》等刊十数次转载。两次获得省部级二等奖、四次获得省部级三等奖、两次获得四川省文学奖。在《诗刊》、《散文》发表作品多篇。

本书特色

书稿是第一部严格意义的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不仅研究与此前成果对象有别,还涉及到对中国现代诗学概念的界定与诗学流变史规律的界定等均应重新进行学术厘定的重要命题。这是作者诗学理论史研究的创新。一则,此前数十种著作不是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二则,书稿以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概念下的严格意义上的中国现代诗学为对象。三则,不采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三种传统文艺学分类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的文艺学的诗学概念,作者力图对经过历史淘洗的诗学范畴重新清理与建构,建立了全新的中国现代诗学范畴论、形式论及流变论等概念与方法。这是体系上的创新。四则,不采以诗学家、论争事件史为经、以历史时期为纬的旧方法,因为它不能有效地显示诗学范畴论与诗学形式论的流变规律。书稿有一定的承前启后的作用。作者认为,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的撰写,突出难题是诗学范畴论、形式论的建构与流变清理,以及诗学流变规律建构。这是书稿方法论的突破性创新与主要建树。

目录


引言
第一编  中国现代诗学的诞生与发展(1915—1927)
 上篇 20年代诗学:诗性、情感与形式(格律)之流变
  第一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诞生:诗性与白话之争
    第一节  胡适白话诗学的理论与意义
    第二节  胡适白话诗学理论的缺失:梅光迪与任叔永的诗学主张
    第三节  胡适论辩的中心主张及其后来的变化
  第二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自由化发展:主心主情与自由体式
    第一节  主心与主情:“后象征主义”之前的情感诗学
    第二节  郭沫若的自由体式的自由诗论
  第三章  中国现代诗学发展之发展:修正自由化暨形式建构
    第一节  闻一多的新诗形式建设论
    第二节  闻一多的新诗格律理论
    第三节  闻一多的格律化批评
    第四节  新体格律化群说
 下篇  20年代诗学的范畴论与形式论
  第四章  20年代意象意境论
    第一节  20年代胡适的意象意境论
    第二节  20年代其他人的意象意境论
  第五章  20年代写实论与情感论
    第一节  20年代写实论
    第二节  20年代情感论
  第六章  20年代象征论
    第一节  20年代象征手法论
    第二节  20年代象征主义与纯诗论
  第七章  20年代音乐论
    第一节  胡适新诗音乐性的转向及主张
    第二节  传统音韵学熏陶下的诗人学人的主张
    第三节  新近诗人与评家的看法
    第四节  新月派诗人与评家的看法
第二编  中国现代诗学的成熟与繁荣(1928—1937)
 上篇  30年代诗学:诗学的合流与繁荣
  第八章  30年代诗学的合流与繁荣
    第一节  诗群的合流与存异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的走向
  中篇  范畴篇:象征论、意象论、知性论、写实论与情感论
  第九章  30年代象征论
    第一节  30年代对西方象征主义引入的文献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关于中西象征理论的引入与改造
    第三节  30年代诗学对西方象征主义的理解和运用
    第四节  30年代诗学界对20年代象征派的研究
  第十章  30年代意象论
    第一节  30年代对西方意象派诗学的引入与变异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中国意象理论的引入与改造
  第十一章  30年代知性论
    第一节  30年代知性理论的引入与传播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知性理论的接受和变异
  第十二章  30年代写实论与情感论
    第一节  中国诗歌会、鲁迅、臧克家的写实论
    第二节  茅盾的写实论与抒情论
 下篇  形式篇:形式论、纯诗论、音乐论、格律论
  第十三章  30年代形式论
    第一节  30年代诗学对中西诗学形式论的引入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的形式论
  第十四章  30年代纯诗论
    第一节  30年代诗学对西方纯诗理论的引进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晚唐南宋纯诗理论的引入与理解
    第三节  30年代诗学对纯诗理论的发展和变异
    第四节  梁宗岱对纯诗理论的中国化研究
  第十五章  30年代音乐论
    第一节  30年代诗学对西方诗学音乐论的介绍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对中国古代诗学音乐论的介绍
    第三节  30年代诗学在新诗音乐性问题上的两次大讨论
    第四节  30年代诗学对中西诗学音乐论的借鉴与变异
  第十六章  30年代格律论
    第一节  30年代对中外格律理论的引入与研究
    第二节  30年代诗学的格律理论
第三编  中国现代诗学的泛化、分化与深化(1937—1949)
 上篇  流变论40年代诗学:泛化、分化与深化之流变
  第十七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泛化——自由体式流变与变异
    第一节  情绪的流变:主观对现实的体验
    第二节  自由体式的流变:形式的散文化与精神的自由化
  第十八章  主体诗学的清算与客体诗学的开启
    第一节  毛泽东《讲话》对现代主体诗学的清算与当代客体诗学的开启
    第二节  艾青与何其芳诗学的转向
    第三节  解放区民歌运动与民歌体新诗成为新诗的主流
 下篇  40年代诗学的范畴论与形式论
  第十九章  中国现代诗学的深化——40年代知性诗学:“包容的诗”与“戏剧化”
    第一节  “包容的诗”
    第二节  戏剧化与思想感觉化
    第三节  “中国新诗”派的“新诗现代化”理想
  第二十章  40年代写实论与情感论
    第一节  三种迥异的写实论
    第二节  情感论
  第二十一章  40年代意象论与象征论
    第一节  40年代意象论
    第二节  40年代象征论
  第二十二章  40年代形式论与格律论
    第一节  新诗形式研究:稳健型基础研究
    第二节  反形式与散文化:激进型诗学时论
    第三节  新诗形式讨论与民间新形式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现代诗学流变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1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