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宝祥
页数:54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087468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国民政继续教育培训系列教材: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培训教程》突出针对性,围绕社会福利企事业单位不同层面的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旨在提升参训学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以充分发挥公益培训的作用。
目录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
一、我国社会福利的类型及其目标
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观点
三、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理论评价
第二节 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与特点
二、社会福利制度及其体系建设
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分析
第三节 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
一、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总体分析
二、推进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政策依据
三、社会福利社会化基本思路和政策取向
四、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及其示范
第二章 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第一节 社会福利法治建设
一、现代社会福利法治建设的意义
二、老年人社会福利法治建设的路径
三、儿童社会福利法治建设的路径
四、残疾人社会福利法治建设的路径
第二节 社会福利制度体系建设
一、社会福利制度内容体系的完善
二、社会福利制度结构体系的完善
三、社会福利制度层次体系的完善
第三节 民政福利制度建设
一、老年人福利制度建设
二、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三、残疾人福利制度建设
四、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
第三章 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第一节 社会福利机构生态文明建设
一、和谐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社会福利设施的崭新特质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机构的标准化建设
一、现代民政标准化及其管理
二、社会福利标准化及其管理
三、社会福利标准体系的建立
第三节 社会福利机构体制机制改革
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分析
二、民政事业单位的现状分析
三、民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路径
四、社会福利机构的总体改革
第四章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
第一节 社会福利机构的项目管理
一、项目管理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福利项目与管理
三、社会福利项目的策划
四、社会福利项目的实施
五、社会福利项目的评估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机构的经营管理
一、福利企业的内涵及其任务
……
第五章 社会福利机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节选
4.政府的职能转变为社会福利社会化奠定了体制基础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社会环境的需求而履行的职责和功能。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加快推进,政府职能在性质、内容、手段上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是政府强化宏观管理职能和战略引导职能,为建立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提供了体制保证。二是政府强化平衡协调职能为社会福利社会化提供了体制机遇。政府更加注重协调各阶层社会成员的利益,维护并实现一定的公共目标,增进社会福利,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三是政府强化保护职能,从体制上保护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成果。政府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帮助投资主体在市场竞争中,规避风险,努力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四是政府强化服务职能,弱化了微观管理职能的基本方向,不再单纯采用积极的行政手段,而且重视采取行政指导的方式,规范社会福利服务主体和社会福利服务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成为社会福利社会化顺利推进的体制保障。 5.各地的积极探索为社会福利社会化奠定了实践基础 自民政部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以来,各地民政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老年人社会福利方面,各级政府将老年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年事业的投入,通过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逐步形成以国家、集体举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举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使老年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儿童社会福利方面,国家和政府为儿童提供教育、计划免疫等社会福利,特别是民政部门为残疾儿童、孤儿和弃婴等处在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保障其生活、康复和教育。在残疾人社会福利方面,通过兴办福利企业、实施按比例就业和扶持残疾人个体从业等形式,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采取临时救济和集中供养以及兴办残疾人福利寄养机构等福利措施,对残疾人提供特别照顾。 (二)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战略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指导思想 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在指导思想上要把握6个要点: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福利机构为支撑的发展方向;坚持国家倡导资助,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兴办的发展路径;坚持深化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分类指导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基本原则 (1)立足国情,循序渐进。我国福利事业发展速度应与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在战略上通盘考虑,长远设计;在战术上注意实效,主次分明,防止照搬外国模式。就城乡而言,改革过去以户籍制度和单位制为基础的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农村脆弱的社会福利体系,是当前我国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应结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打破社会福利国家包办和部门分割体制,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弥补福利费用的不足,解决那些需求量迫切的事情;在农村,通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险密切结合,因时因地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灾害保险,并倡导社区福利服务活动,形成完善的农村社会福利体系,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地区社会转型的势和度极不平衡,对社会福利的要求与偏好有很大差别。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中,应本着内容有别、高低有别、形式多样、城乡分进的原则,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福利体系。 (3)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公平是指在考虑人权道义的前提下,结合公民对社会分配的贡献、家庭赡养的系数等其他因素而配置社会资源。效率是指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改革开放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成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指导思想。社会福利制度的目标是追求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社会福利方面拥有平等的权利,在此前提下,要兼顾效率,把发展福利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福利促生产、生产促福利的良性循环。要注重积极发展那些既有利于生产,又有利于生活的社会公益事业。同时,效率的取得还必须注重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以增进社会福利的内在活力,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兴办福利企业既可以体现公平,又可以产生效率,应继续探索市场竞争条件下福利企业扭亏增盈的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