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晋莉著
页数:43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101318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文学思潮被视为“创作方法”的产物,在这个错误理论的指导下,浪漫主义长期被误读,而中国的浪漫主义思潮也被忽视和误判。现代性理论揭示了文学思潮的性质,即文学思潮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具有特定的历史规定性。本书就是在现代性理论的视野下对文学思潮进行重新界定的一次尝试,并在这一界定的基础上考察中国现当代以来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情况。
作者简介
徐晋莉,文学博士,1978年生。现就职于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讲授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课程。
本书特色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苏联文艺理论的影响,文学 思潮被视为“创作方法”的 产物,在这个错误理论的指导下,浪漫主义长期被误 读,而中国的浪漫主义思潮 也被忽视和误判。
现代性理论揭示了文学思潮的性质,即文学思潮 是文学对现代性的反应,具 有特定的历史规定性。徐晋莉所著的《现代性与中国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就是在现代性理论的视野下对文 学思潮进行重新界 定的一次尝试,并在这一界定的基础上考察中国现当 代以来浪漫主义思潮的发展 情况。
目录
浪漫不浪漫。我在这里感恩并赞美(代前言)第一编 绪论:对于现代与西方浪漫主义的考察 第一章 关于现代 第一节 关于“现代”的语词 ——现代、现代化、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 一 何谓“现代” 二 何谓“现代化” 三 现代性(modernicy) 四 文学的现代性 第二节 现代化与现代性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一 现代化在中国 二 现代性在中国的表现 第三节 现代性与文学思潮 一 文学的超越现实的本质 二 文学思潮是对现代性的审美反应 三 现代性是文学思潮变迁的动力 第二章 浪漫主义:现代性(modernity)的第一次自我批判 第一节 浪漫主义的追索 一 区分中世纪的罗曼司与浪漫主义 二 浪漫主义所承接的传统:不落凡尘的精灵 三 浪漫主义的精神旨归 第二节 浪漫主义的内涵 一 对笛卡尔以来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深刻反思 二 对工业文明的反抗 三 反抗工具理性对人性的逾越 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特征 一 总体特征——难解的文化乡愁 二 回归自然 三 自由精神的追求 四 回到民族文化的根上 五 回归中世纪——回到上帝之城 六 文体上的回归——回到混合中第二编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第一章 浪漫主义在中国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一节 西方生产方式的渗入与工业文明在中国的发生和扩大 一 总体情况 二 北京政府时期(辛亥革命后至南京政府建立) 三 南京政府时期(南京政府成立至抗日战争爆发) 第二节 现代都市的出现与人际关系的变化 一 现代都市的出现 二 现代城市特征的出现 三 人际关系的改变 四 小结 第三节 浪漫主义思潮发生前的思想文化积累 一 文学作品的引进 二 “创造社”与浪漫主义 第四节 浪漫主义思潮对五四启蒙主义思潮的反拨 …… 第二章 20世纪20至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状况 第三章 20世纪20至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性质认定 第四章 20世纪20至3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第三编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战火中缔造的“都市传奇” 第一章 中日战争爆发后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的发展状况 第三章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性质认定 第四章 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思潮的特点第四编 新时期以来浪漫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章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 新时期浪漫主义的发展概况 第三章 新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性质认定 第四章 新时期浪漫主义思潮的特征 第五章 总结参考文献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