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封面

作者:孟宪清

页数:538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612791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人的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人的思维方式是互动同构的。笔者以之对现代实践哲学的存在论、思维方式和精神结构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中西方传统和现代实践哲学进行了梳理和比较,试图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实践的精神生命的创造性和超越性这一优秀传统,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具有现代实践哲学的非超验的现实性和建构性,对我们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正像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它对精神的创造性和超越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而更多地强调精神活动的科学和意识形态的性质。这也是我们必须承认和进一步深入探讨的。

作者简介

孟宪清,男,1963年4月出生于山东省临沂市,哲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 。

本书特色

实践哲学强调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与思维方式是互动同构的,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传统哲学是实体性哲学,而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哲学是一种非实体性或建构性哲学,但中西传统哲学(包括实践哲学)又具有重大的不同。《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由孟宪清所著,作者在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从存在论、思维方式的角度,对现代西方实践哲学(包括马克思实践哲学)、以牟宗三先生为代表的现代新儒家进行检讨、反思,试图尝试建立一种以精神生命的创造性、超越性为基础的现代实践哲学。

目录

前言第一章 现代实践哲学的根本特征第一节 实践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存在论基础第二节 实践哲学与认识论哲学的表现形式第三节 实践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历史和个人根源
第二章 人的活动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理论、实践的关系第一节 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差异性第二节 实践活动和理论活动的统一性第三节 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互动、同构的关系第三章 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第一节 现实与实践的关系第二节 自然的优先性、社会生活的基础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第三节 社会生活基础和社会基本矛盾第四章 人的实践活动与世界整体的生命特征第一节 作为实践哲学基础的世界生命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和范式第三节 精神生命与意识形态
第五章 古代实体性实践哲学对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的认识第一节 古代哲学的主体、实体与实践的关系第二节 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节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对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的认识第六章 宋明儒学对实践和理论关系的认识第一节 总体上的即体即用关系第二节 宋明儒家对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的具体认识第三节 宋明儒家在实践与理论关系问题上的矛盾性第七章 西方传统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西方古代哲学的存在论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西方近代哲学的存在论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西方传统实践哲学的历史发展
第八章 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批判第一节 “第一哲学”存在论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本体论研究的两种基本进路的矛盾第九章 康德实践哲学批判第一节 康德哲学存在论的矛盾性第二节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矛盾性第三节 康德的审美判断中的矛盾性第十章 马克思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第一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存在论的基本特点第二节 马克思在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对传统存在论的超越
第十一章 当代西方哲学存在论的转换第一节 当代西方语言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存在论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当代西方非理性主义存在论的基本特征第三节 现象学、后现代哲学存在论的基本特征第四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论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 当代西方哲学主体性的基本特征第一节 当代西方哲学对传统哲学主体性的批判第二节 当代西方哲学的主体性的缺陷
第十三章 当代西方哲学中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解决第一节 当代西方哲学的“理论一实践观”第二节 马克思对理论和实践关系的基本认识第十四章 当代西方哲学对劳动和社会交往关系的把握第一节 当代西方哲学对劳动和社会交往的解读第二节 劳动和社会交往的统一性第十五章 当代西方哲学对生活世界的本质及其合理化的批判第一节 生活世界的本质第二节 对生活世界合理化的批判第十六章 现代西方生命哲学及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优越性第一节 现代西方生命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的精神生命创造的基本特征第十七章 中国现代实践哲学批判第一节 实在论、唯意志论关于科学与哲学的二元对立第二节 现代实践论新儒家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的基本认识第三节 中国传统生命实践哲学的存在论和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重建现代实践哲学-兼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当代意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1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