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汉英对比与翻译

封面

作者:王建国 著

页数:200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

ISBN:97875760489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汉英对比与翻译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主要内容将采纳汉英对比与翻译的优势内容,吸取其最近发展的内容,最终把汉英对比研究成果与翻译实践真正结合起来。教材将克服传统教材汉英对比与翻译实践有所脱节且不够体系化的缺点,因此将较大程度上推进汉英对比研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力,从而带来较好的市场前景。宏观上比较汉英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与翻译,中观上比较汉英语用方式与翻译,微观上汉英语言表达方式与翻译。汉英对比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将更有体系性,加强理据性分析,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作者简介

王建国,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教授。任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
会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英对比与翻译,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各种著作1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参与5项。

本书特色

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特别强调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由于英语国家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深化与英语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将是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最重要的途径,但能否落实好,离不开培养优秀的、通晓汉英差异的汉英翻译与传播人才。
传统上,汉英差异研究成果甚多,但很难看出这些差异之间的逻辑关联,产生的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效果。本书从汉英语言表层结构-表达法-思维方式等三个层面介绍了主要的汉英差异研究成果,并根据界限性强弱和前瞻性强弱两个角度对主要汉英差异重新进行了整合,指出了三个层面上主要汉英差异存在的共性。然后根据这些共性推导出了适用于汉英和英汉翻译的方法体系和技巧体系,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翻译方法和技巧具有语言针对性和翻译方向针对性,同时,本书还探讨了多种文体翻译的共性和个性,加强了翻译方法和技巧所需的文体功能针对性。这些探讨将推动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改革,为培养通晓汉英差异的优秀翻译与传播人才夯实基础,从而深化中华文明与英语文明的交流互鉴。
本书传播了汉英差异知识,丰富了汉英差异的认识;更为突出的贡献在于,突显了汉英差异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提出了语言针对性、翻译方向针对性、文体功能针对性的方法和技巧体系,从而克服了传统上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之间不存在可推导性的弱逻辑性问题。
本书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理论上,可推进翻译学的建设,为创建基于汉英差异的中国翻译话语理论体系建设夯实基础。助力审视译者的主体性行为,帮助识别创造性叛逆行为,为比较文学的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提高汉英语言与文化差异研究的系统性,为对比语言学研究拓宽视野。
实践上,基于汉英差异提出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能更精确地指导翻译实践,这也将有助于改变汉英双向翻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关度不够的局面。另外,读者可以了解译者母语、不同文体对翻译可能造成的影响,翻译活动发起人可根据这些影响做出判断,选择合适的译者。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汉英对比与翻译的关系/1
第二节 汉英对比成果与汉英翻译实践的适用性,/1
第三节 忠实与通顺的关系/2
第四节 汉英对比与汉英翻译和英汉翻译的关系,/2
第五节 本书的特色 /3
思考题 /6

第二章 汉英对比研究概览17
第一节 三个对比层面/7
第二节 一个基本差异和一个显著差异/12
第三节 小结 /18
思考题 /19

第三章 翻译的共性:汉英互译为例/20
第一节 原文字面意义与译文字面意义/20
第二节 翻译中语言操作的主要制约因素/26
第三节 不忠实的翻译类型/28
第四节 小结 /32
思考题/32

第四章 汉英翻译方法与技巧体系/33
第一节 界限性压缩技巧体系/34
第二节 衔接与连贯/68
第三节 汉英翻译中的“扩展”技巧 /78
第四节 压缩的“度”/81
第五节 小结/84
思考题 /85

第五章 英汉翻译方法和技巧体系/86
第一节 界限性扩展技巧体系/86
第二节 衔接与连贯 /105
第三节 英汉翻译中的“压缩”技巧 /114
第四节 扩展的“度”/118
第五节 小结/120
思考题 /120

第六章 翻译中的文体意识/121
第一节 共性/122
第二节 个性/169
第三节 小结/180
思考题/180

参考文献/181
后记/189

赞助用户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汉英对比与翻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4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