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徐海晋主编
页数:292
出版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781109659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分为理论篇与实务篇,其中各章节既自成体系,又互相联系。理论阐述上注重详略有致,章节内容环环相扣,使学员经常能处在温故而知新的良性循环中。书面语言力求简洁通俗,突出重点,既宜于课堂教学,也适于学员自学阅读。书中所举案例力求贴切新颖,具有较强的参照性。为了使学员能够将所学的公共关系知识有效地运用于工作或生活实践,《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每章后均结合该章的学习重点,布置有练习思考题和案例分析,促使学员举一反三,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目录
第一章 认识警察公共关系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内涵与特征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功能与价值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轨迹
第四节 当前在我国警察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误区
第二章 警察公共关系三要素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主体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客体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媒介
第四节 国际社会警察公共关系策略与实践
第三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要求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意识与知识素养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能力结构
第三节 公关警察的心理素质与职业道德要求
第四节 警察公共关系要求案例评析与实践
下篇 实务篇
第四章 警察公共关系调研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调研的基本内涵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调研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调研案例评析与实践
第五章 警察公共关系策划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策划的内涵与原则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策划程序与模式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策划书的设计
第四节 警察公共关系策划案例评析与实践
第六章 警察公共关系形象战略设计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形象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形象设计的功能及其类别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形象设计案例评析与实践
第七章 警察公共关系的传播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传播的内涵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传播类型与媒介选择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传播的技巧和效果
第四节 警察公共关系传播案例评析与实践
第八章 警察公共关系交往与沟通
第一节 警察公共关系交往的基本内涵与策略
第二节 警察公共关系的沟通方式与礼仪一
第三节 警察公共关系交往与沟通案例评析与实践
第九章 警察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十章 警察公共关系危机处理和问题管理
第十一章 警察公共关系谈判的技能
参考文献
节选
在信息传播中,警察公共关系要学会并善于利用人际沟通和大众传播这两种方式。 人际沟通是一种古老的传播方式,具有感召力强、信息反馈及时的优点,所以在警察执行公务过程中,一定要有公关意识,处理好与每一个公众,尤其是老百姓的关系,树立“公众至上”的服务理念,以文明的、高质量的服务赢得民心。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有了群众的好的口碑,警察也就有了好的形象。因为形象的好与坏、优与差的评判者不是公安机关和民警自身,而是外在的公众,包括政府、媒体,最主要的是人民群众。 但人际传播有一定的局限,如信息复制和贮存能力较差,影响范围较小,而且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发生畸变,使信息的内容被夸大、曲解、渲染、片面化等,会越传越失真。这使得另一种传播方式兴起,即大众传播。 大众传播是指传播者通过专业传播机构,运用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的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一种现代社会的传播方式,具有传播面广、速度快、信息量大、信誉度高等优点,从而成为各行各业从事公共关系活动常用的传播与沟通方式。各级公安机关从事警察公共关系活动也要学会并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一般指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积极进行有效地沟通与反馈。而传播活动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传播者就要具有权威性,态度要客观、公正、说服讲究技巧,传播的内容要真实、显著,对受传者具有可接受性等。因此,每一个从事公共关系活动的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有效的公关手段与方法,加强沟通,避免矛盾与摩擦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媒介传播信息已经向多个媒介联动发展,利用多种媒介的优点,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警察公共关系实践中,要充分利用多种传播媒介,要做到看得见字、听得见声、看得见影,任何一种传播媒介都不放过,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攻势,就像公安机关严格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狠抓队伍建设,搞“大练兵”活动和各地公安局长“大接访”一样,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让百姓感受到公安警察良好的精神风貌,加深人民群众对警察的理解与信任,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增强自己信心的同时也赢得了群众的理解、认可与满意。 二、面对大众传媒,坚持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是警察公共关系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要强调的是各级公安机关一定要及时注意大众传媒上对公安工作直接或间接有关的信息,尤其要注意以后可能会对公安机关产生影响的信息,积极应对舆论监督报道。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改革的深化,新闻舆论监督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各级公安机关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并积极应对,在各项工作中势必会造成更多被动和问责。因此,各级公安机关要积极应对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善于运用新闻媒体,端正思想,转变观念,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在把好关、把好度的基础上,迅速、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变堵为疏,趋利避害;及时跟踪和定期分析新闻媒体关于公安机关的舆情动态,开展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对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并报告本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和上级公安机关,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高度重视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建立专兼职的网络评论队伍,密切关注网络媒体涉及公安机关的舆情动态,注意运用宣传策略,引导网民了解事实真相,客观分析问题,理智做出判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