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孝忠
页数:201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70128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终身学习时代,终身学习认证制度可以使人们在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正式认可,进而激励人们积极践行终身学习。《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与实践》从理论研究、国别研究和构建研究三个维度,对中外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研究。在“理论研究”中,从历史的演进、概念的转换、价值的变迁和实践的推动四个层面深入探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等主要概念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继而具体探析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基础、概念与内涵、实施原则与实践模式等。在“国别研究”中,立足于国际组织视野下的终身学习认证,选择英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作为研究重点,具体而微地分析这些国家推进终身学习认证实践操作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向。在“构建研究”中,深入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和我国台湾地区终身学习认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法律政策支持系统、组织机构支持系统、制度程序支持系统等方面具体构建我国的终身学习认证制度,以期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与实践》可供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社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从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相关人士阅读参考。
本书特色
宋孝忠编著的《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与实践》在第一篇“理论研究”中,一是从思想的演进、概念的转换、价值的变迁和实践的推动四个层面深入探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等主要概念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动;二是具体探析构建终身学习认证制的意义、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基础、概念与内涵、原则与实践模式等。在第二篇“国别研究”中,在阐述国际组织视野下的终身学习认证的基础上,从欧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选择几个主要国家作为研究重点,如欧洲的英国、法国、北欧诸国,美洲的美国,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具体而微地分析这些国家推进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学习认证实践操作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向。在第三篇“构建研究”中,一是深入分析我国大陆地区和我国台湾地区终身学习认证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二是从法律政策支持系统、组织机构支持系统、制度程序支持系统等方面具体构建我国的终身学习认证制度,以期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目录
第一篇 理论研究
第一章 终身学习思想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思想的演进:从古典思想到现代理论
第二节 概念的转换: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
第三节 价值的变迁:从学历社会到学习社会
第四节 实践的推动:从国际组织到国家层面
第二章 终身学习认证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构建终身学习认证制度的意义
第二节 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终身学习认证的概念与内涵
第四节 终身学习认证的原则与实施模式
第二篇 国别研究
第三章 国际组织视野下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终身学习认证的推展
第二节 经济合作发展组织与终身学习认证的推展
第三节 欧盟与终身学习认证的推展
第四章 英国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英国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英国的先前学习认证
第三节 英国终身学习认证的实践
第五章 法国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法国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法国终身学习认证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法国终身学习认证的实践
第六章 北欧诸国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北欧诸国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北欧诸国终身学习认证的实践
第七章 美国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美国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美国终身学习认证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美国终身学习认证的丰富实践
第八章 日本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日本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日本的教育咨询机构与终身学习认证
第三节 日本终身学习认证的实践
第九章 韩国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韩国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韩国终身学习法律与终身学习认证
第三节 构建极富特色的韩国终身学习认证制度
第十章 澳大利亚的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澳大利亚终身学习基本概况
第二节 澳大利亚的国家资格框架
第三节 澳大利亚先前学习认证的实践
第十一章 国外终身学习认证的发展动向
第三篇 构建研究
第十二章 我国台湾地区终身学习认证
第一节 学术研究:为终身学习认证提供理论支撑
第二节 实践践行:为终身学习认证提供现实动力
第十三章 我国大陆地区终身学习认证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大陆地区终身学习认证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我国大陆地区终身学习认证的实践探索
第十四章 我国大陆地区终身学习认证制度的构建
第一节 法律政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第二节 组织机构支持系统的构建
第三节 制度程序支持系统的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三)现代终身学习理论的最终形成 进入20世纪90年代,终身学习理念已为世人广为接受,但其内在的含义尚有待进一步明确。1994年11月,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在罗马召开了“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该次会议对终身学习作了明确界定:“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的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他们”。 1996年,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该报告对终身教育在未来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和说明,使终身教育成为各种国际新教育思潮、理念等产生的重要前提和背景,这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开始向主流的教育指导思想发展和变化,也标志着终身学习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 随着终身学习思想的广为传播,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世界各国对终身学习理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并相应地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各国推展终身学习活动的最高准则和依据。美国继1976年颁布《终身学习法》并确立了终身学习的法律定位以后,1994年又签署了《目标2000:美国教育法案》,在第5项中特别强调并鼓励终身学习机会的提供。法国在1989年的《关于教育指导法的附加报告草案》里明确指出:“终身教育是学校、大学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使命。”日本于1988年将“社会教育局”改名为“终身学习局”,并发表了终身学习政策白皮书《日本文教政策:终身学习最新发展》;1990年又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开始在日本各都市县设立终身学习中心。韩国亦于80年代初将终身教育写进了宪法,并于1999年正式颁布实施了《终身教育法》,规定以终身教育原则全面改革其教育体系。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终身教育的概念后,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理论便被迅速接受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推进了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正式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为公民接受终身教育创造条件”,“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多种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终身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1999年,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为此,要“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