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兴陆
页数:1013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4405897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言志诗学;缘情诗学;尚意诗学;格调神韵诗学;诗学的近代化走向五编,主要内容包括:诸子时代的《诗》论;儒家诗学思想的隆兴等。
本书特色
《中国分体文学学史·诗学卷(上中下)》是一套以时间为顺序,以诗学为研究主题的文学学史专著。通过言志诗学、缘情诗学、尚意诗学、格调神韵诗学、诗学的近代化走向等五个方面梳理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系统地论证了在中国的文化背景和现实境遇里人们是如何思考、阐释诗歌和文学问题的。而在其背后,作者周兴陆描述的是中国诗学中“物”与“我”、“群”和“己”,“艺”、“道”与“人”等关系及其演化的内在理路。本书中探讨的一些主题,如讽谕诗学的兴衰、诗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宋人的超越性情怀和“不俗”人格论、明清“性灵”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等等,这些既是诗学史上的学术问题,也是基于对当下现实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审思。同时,本书不仅容纳了理论观念和形式批评,还包括了诗歌研究,如刊刻、选本、注释、评点等等,可以说是在中国古代诗学研究领域进行了一次全新尝试。
目录
第一编言志诗学
第一章诸子时代的《诗》论
第一节“诗言志”:诗论滥觞的主体性指向
第二节孔子仁学中的《诗》论
第三节从“赋诗言志”到“以意逆志”
第四节老、庄道论的诗学启悟
第二章儒家诗学思想的隆兴
第一节早期乐论中的诗学思想
第二节上古采诗制度的诗学意义
第三节汉代《诗》论与儒家诗学的确立
第四节儒家诗学观向“屈骚”评价的渗透
第二编缘情诗学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诗学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文化生活中的诗
第二节魏晋玄学与山水诗审美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走向自觉和独立的诗论
第一节从汉魏思想到陆机的“诗缘情”
第二节诗歌音律美的理论探索
第三节诗歌批评中历史意识的萌发
第三章钟嵘《诗品》和魏晋南北朝诗学
第一节魏晋南北朝的诗论、诗集和诗选
第二节钟嵘及其《诗品》
第三节钟嵘《诗品》的基本理论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诗歌别集的编撰和评注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诗歌总集的编撰
第四章初盛唐的士风与诗学
第一节初唐宫廷诗苑与律体的定型
第二节盛唐气象与建安风骨的重倡
第五章缘情诗歌经验的理论提升
第一节王昌龄的《诗格》
第二节殷瑶的《河岳英灵集》
……
节选
玄学向内发现了人的情感、个性、风姿和神采,向外发现了宇宙大道、自然真美,玄学把士人从传统道德的操守规范、现实功利中解放出来,培养士人的审美精神,开拓士人的审美心境,士人开始用审美的眼光去晶味人生,领略自然。玄学对于士人的宇宙自然观、社会人生观、精神状态,乃至审美意识、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人类精神意识之外化的文学,一方面是这种玄学意识的审美表达,另一方面在表现对象、精神意识、审美情趣、表现方式上,也受到玄学的渗透和影响。在诗文理论上,玄学关于宇宙本源的求索,直接启发了文论家对于文艺本源的思考;玄学的审美追求、思维方式,也影响到魏晋南北朝诗文理论。
仅仅就诗学来看,魏晋玄学与魏晋南北朝的诗学,也有着直接的关联:魏晋玄学对情感的尊重,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只有在普遍尊情重情的时代氛围里,陆机才会提出“诗缘情”的命题;东晋时,玄学本身就是诗歌表现的主题,出现玄言诗,成为当时受到关注的一个诗学问题;玄学对自然美的发现,为诗歌创作开掘了无限丰富的宝藏,扩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和内涵;玄学的“言意之辨”,促使了诗论家对诗歌表现手段的思考等等。不过,除了个别诗论家涉及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总体上说.把“言意之辨”引入诗学,成为诗学的重要问题,那还是唐宋时期的事。我们在以后适当的地方会给予论述,这一节里暂且搁下。玄学与“诗缘情”的关联、玄言诗等问题,我们也会在后面相应的章节里论及。这里着重于玄学与山水诗审美意识的关系。
在先秦两汉时期,虽然自然山水也曾进入诗歌世界,成为诗歌表现的对象,但是总体上说,山水还没有成为诗歌表现内容的主体,山水也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的对象进入诗歌,而是作为人的精神品德的某种象征或比附。清人王士稹曾说过:“《诗》三百五篇,于兴观群怨之旨,下逮鸟兽草木之名,无弗备矣。独无刻画山水者,间亦有之,亦不过数篇,篇不过数语,如‘汉之广矣’、‘终南何有’之类而止。汉魏间诗人之作,亦与山水了不相及。迨元嘉间谢康乐出,始创为刻画山水之词,务穷幽极渺,抉山谷水泉之情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