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佀同壮
页数:256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68067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二十世纪的庄子美学研究与阐释,着力探讨古典的庄子怎样通过现代阐释进而参与到中国美学的现代进程中。通过对这一在古典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传统文艺美学个案现代生发的考察,揭示出古典向现代转化及重新生成的价值意义与实际可能。
作者简介
暨南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排名均为第三: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其中1项排名第二:参与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先后在《文史哲》、《暨南学报》、《思想战线》、《湘潭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篇。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美学资源在现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积极的组建功能,因此,发掘古典美学资源的现代价值,彰显其现代意义,无疑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趋向,《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即是通过实证研究与阐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庄子这一古典美学资源参与与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方式和途径,进而呈现庄子之于中国现代美学的意义。本书由佀同壮编著。
目录
总序前言:庄子美学的百年历程第一章 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启者——王国维第一节 王国维与庄子的渊源第二节 庄子与王国维的“境界”之“真”第三节 王国维画论与庄子艺术精神
第二章 庄子与鲁迅的现实主义美学第一节 顺逆之间的文化接力:关于“鲁迅与庄子”的研究第二节 “无用之用”与鲁迅的“纯文学”观第三节 庄子与鲁迅“心”的文艺观第三章 庄子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美学第一节 新时期关于“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的研究第二节 郭沫若对庄子美学的新开拓第三节 “自然流露”与郭沫若的情绪诗学第四章 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双璧——朱光潜、宗白华第一节 “移花接木”——庄子与朱光潜美学第二节 庄子与诗性美学家宗白华第五章 庄子与中国美学史书写第一节 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第二节 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第三节 庄子美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六章 庄子参与现代美学建设的海外视野例谈——叶维廉比较诗学美学中的庄子情结第一节 多元文化时代对庄子的新洞见第二节 “真实世界”审美视境的探寻第三节 比较视野下的“同异全识”第七章 庄子与当代审美文化第一节 “当代审美文化”辨正第二节 作为当代审美文化景观的《庄子》现象第三节 《庄子》当代审美意义的生成余论附录 庄子大众读物索引(2007——2012)参考文献后记
第二章 庄子与鲁迅的现实主义美学第一节 顺逆之间的文化接力:关于“鲁迅与庄子”的研究第二节 “无用之用”与鲁迅的“纯文学”观第三节 庄子与鲁迅“心”的文艺观第三章 庄子与郭沫若的浪漫主义美学第一节 新时期关于“郭沫若与庄子”文艺关系的研究第二节 郭沫若对庄子美学的新开拓第三节 “自然流露”与郭沫若的情绪诗学第四章 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双璧——朱光潜、宗白华第一节 “移花接木”——庄子与朱光潜美学第二节 庄子与诗性美学家宗白华第五章 庄子与中国美学史书写第一节 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第二节 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中的地位第三节 庄子美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六章 庄子参与现代美学建设的海外视野例谈——叶维廉比较诗学美学中的庄子情结第一节 多元文化时代对庄子的新洞见第二节 “真实世界”审美视境的探寻第三节 比较视野下的“同异全识”第七章 庄子与当代审美文化第一节 “当代审美文化”辨正第二节 作为当代审美文化景观的《庄子》现象第三节 《庄子》当代审美意义的生成余论附录 庄子大众读物索引(2007——2012)参考文献后记
节选
中国古典美学资源在现代文化中依然具有积极的组建功能,因此,发掘古典美学资源的现代价值,彰显其现代意义,无疑是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趋向,《庄子的古典新义与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即是通过实证研究与阐发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庄子这一古典美学资源参与与中国美学现代建构的方式和途径,进而呈现庄子之于中国现代美学的意义。本书由佀同壮编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