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

封面

作者:田福平 ,方志刚 ,林青松 编

页数:345

出版社: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117991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新要求,《物理化学教程(第2版)/高等学校理工科材料类规划教材》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仍坚持以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集中给力解决物质变化过程的平衡与速率问题为主线,展开全书各章节的布局。在加强三基本教学的同时,注意处理好加强基础与适度反映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关系,在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但是依然注重表述上的标准化、规范化。

作者简介

1993.9-1996.7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硕士1996.7-1998.9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教研室 助教1998.9-2005.1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教研室 讲师2001.8-2006.6 大连理工大学与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 博士2005.8-12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国家公派 访问学者2005.1-至今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硕士

本书特色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新要求,《物理化学教程(第2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仍坚持以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集中给力解决物质变化过程的平衡与速率问题为主线,展开全书各章节的布局。在加强三基本教学的同时,注意处理好加强基础与适度反映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关系,在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但是依然注重表述上的标准化、规范化。本书由田福平、方志刚、林青松主编。

目录

第0章 物理化学概论
0.1 物理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0.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3 物理化学的量、量纲与量的单位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1.0 化学热力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ⅰ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功
1.1 热力学基本概念
1.2 热、功
1.3 可逆过程、可逆过程的体积功
ⅱ 热力学第一定律
1.4 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1.5 定容热、定压热及焓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ⅲ 热力学第二定律
1.7 热转化为功的限度、卡诺循环
1.8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
1.9 熵、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10 系统熵变的计算
ⅳ 热力学第三定律
1.儿 热力学第三定律
ⅴ 熵与无序和有序
1.12 熵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
1.13 熵与热力学概率
1.14 熵与生命及耗散结构
ⅵ 亥姆霍茨函数、吉布斯函数
1.15 亥姆霍茨函数、亥姆霍茨函数判据
1.16 吉布斯函数、吉布斯函数判据
1.17 p、v、t变化及相变化过程△a、△g的计算
ⅶ 热力学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18 热力学基本方程、吉布斯-亥姆霍茨方程
1.19 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状态方程
ⅷ 化学势
1.20 多组分系统及其组成标度
1.2l 摩尔量与偏摩尔量
1.22 化学势、化学势判据
1.23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
习题
计算题答案

第2章 相平衡
2.0 相平衡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ⅰ 相律
2.1 相律
ⅱ 单组分系统相平衡
2.2 克拉珀龙方程
2.3 克劳休斯-克拉珀龙方程
ⅲ 多组分系统相平衡
2.4 拉鸟尔定律、亨利定律
2.5 理想液态混合物
2.6 理想稀溶液
2.7 理想稀溶液的依数性
2.8 真实液态混合物、真实溶液、活度
2.9 多组分合金系统中溶质b活度酈的计算
ⅳ 相平衡强度状态图
2.10 单组分系统相图
2.11 二组分系统相图
2.12 二组分系统复杂相图分析
2.13 二组分系统相图总结
习题
计算题答案

第3章 化学平衡
3.0 化学平衡热力学研究的内容
ⅰ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
3.1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的定义
3.2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的热力学计算法
3.3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ⅱ 化学反应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3.4 理想气体混合物反应的化学平衡
3.5 理想气体与纯固体或液体反应的化学平衡
3.6 固体化合物的分解压
3.7 范特荷夫定温方程、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最3.8 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及系统的平衡组成的计算
3.9 各种因素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最3.10 液态混合物中反应的化学平衡
最3.11 液态溶液中反应的化学平衡
最3.12 同时反应的化学平衡
最3.13 耦合反应的化学平衡
最3.14 氧化物的△g-t图
习题
计算题答案

第4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4.0 化学动力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ⅰ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4.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4.2 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4.3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的建立方法
4.4 化学反应机理、元反应
ⅱ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4.5 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ⅲ 复合反应动力学
4.6 基本型的复合反应
4.7 复合反应速率方程的近似处理法
4.8 链反应
ⅳ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9 催化剂、催化作用
ⅴ 元反应的速率理论
4.10 硬球碰撞理论
最4.11 活化络合物理论(act)或过渡状态理论(tst)
习 题
计算题答案

第5章 界面层的平衡与速率
5.0 界面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ⅰ 表面张力、表面能
5.1 表面张力
5.2 高度分散系统的表面能
5.3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
ⅱ 液体表面的热力学性质
5.4 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力
5.5 弯曲液面的饱和蒸气压
5.6 润湿及其类型
5.7 毛细管现象
ⅲ 新相生成的热力学及动力学
5.8 新相生成与亚稳状态
5.9 新相生成的热力学与动力学
ⅳ 吸附作用
5.10 溶液界面上的吸附
5.11 表面活性剂
5.12 固体表面对气体的吸附
ⅴ 表面多相反应动力学
5.13 表面多相反应的动力学共同特征
最5.14 气-固相多相反应动力学
最5.15 气-液相多相反应动力学
最5.16 液-液相多相反应动力学
最5.17 固-固相烧结多相反应动力学
最5.18 由表面吸附控制的多相反应
习 题
计算题答案

第6章 电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速率
6.0 电化学反应的平衡与速率研究的
内容和方法
ⅰ 电解质溶液的电荷传导性质
6.1 电解质的类型
6.2 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
6.3 离子电迁移率、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6.4 离子迁移数
ⅱ 电解质溶液的平衡性质
6.5 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
6.6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
6.7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
ⅲ 电化学系统中的相间电势差及电池
6.8 电化学系统中的相间电势差
6.9 电 池
ⅳ 电化学反应的平衡
6.10 原电池电动势的定义
6.11 能斯特方程
ⅴ 电化学反应的速率
6.12 电化学反应速率、交换电流密度
6.13 极化、超电势
6.14 电催化反应动力学
ⅵ 应用电化学
6.15 电解池、电极反应的竞争
最6.16 金属的电解提取、精炼与熔盐电解
最6.17 化学电源
最6.18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最6.19 金属表面精饰及其动力学
最6.20 电化学传感器
习 题
计算题答案
附录
附录ⅰ 基本物理常量
附录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附录ⅲ 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标准摩尔熵和摩尔热容
附录ⅳ 某些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焓(25℃)
附录ⅴ 某些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附录ⅵ fc(1)中某些共存元素的活度相互作用因子
参考书目
编后说明

节选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以及课程教学的新要求,《物理化学教程(第2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本次修订仍坚持以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为理论基础,集中给力解决物质变化过程的平衡与速率问题为主线,展开全书各章节的布局。在加强三基本教学的同时,注意处理好加强基础与适度反映学科领域发展前沿的关系,在内容上进行了适当的整合,但是依然注重表述上的标准化、规范化。本书由田福平、方志刚、林青松主编。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物理化学教程-(第二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66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