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衣心宇,杨红钢,郑英伟主编
页数:241
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107305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教育法学概述;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教育行政主体;教师;教育行政相对人;学校管理中的其他法律问题等。
本书特色
《教育法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覆盖面广,论证严谨,行文流畅,对教育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并适用于各级各类教育学专业学生、中小学校长、各级教育行政干部参考或作为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节 教育法及教育法学的基本涵义
第二节 教育法学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第三节 教育法的体系
第四节 教育法律规范
第五节 教育法律关系
第二章 教育法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第一节 教育法的制定
第二节 教育法的实施
第三节 教育法律监督
第三章 教育行政主体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关
第三节 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机构
第四章 教师
第一节 教师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节 教师管理的法律规定
第五章 教育行政相对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家长
第六章 学校管理中的其他法律问题
第一节 教育行政法律问题
第二节 教育民事法律问题
第三节 教育刑事法律问题
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和赔偿
第一节 教育法律救济概述
第二节 教育申诉制度
第三节 教育行政复议制度
第四节 教育行政诉讼制度
第五节 教育行政赔偿制度
第六节 民事诉讼
参考文献
节选
(一)运用法解释学方法 法解释学是指运用学理解释的方法对法律条文进行解释。借用这一研究方法可对功有的教育法律条文及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说明,以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这种方法不伍可以运用于对教育法律条文、教育法理论进行解释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运用于对发生在教育行政诉讼、教育行政复议等案件进行剖析、裁定和判决的过程中。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每一项教育申诉,几乎都可以从教育法的渊源中找到法的依据。但是如果对教育法渊源的适用范围不作适当的限定的话,那么法律条文的解释扩大化甚至误解法律状况都会出现。因此,正确运用法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来为教育法学研究服务是一项重要任务。 (二)运用法哲学方法 法哲学是关于法学世界观及其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也是人类关于法的理论思维的结晶。因此,借助法哲学的理论可以使我们的教育法学理论和教育法的实践经验得以用法学唯物论和法学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武装起来,并赋予我们新的视野去探究法的根蒂和普遍性,体现时代精神。因此,对于我国教育法学理论和法制建设的深化、发展与走向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三)运用法社会学方法 研究教育法学的另一个重要方法是将视角投入到作为法律基础的、以广阔的社会土壤为背景的社会环境中去,即借助于法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法学。这一研究方法要求人们把握社会的因素是如何对教育产生影响和作用的,以此来揭示教育法与社会变革、发展之间的互动及辩证关系,最终实现法社会学通过法律的角度研究社会、通过社会学的视野研究法律的基本思想。 教育法学的法社会学研究方法同样可以运用社会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经验实证法等来进行,从而对教育法学的建设起到指导、描述、检测、评价和预测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