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232165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2025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试卷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要求和真题的考查特点进行编制,是专门针对四川教招备考人员的考前冲刺资料,包含历年真题16套,模拟试卷4套。真题选编了近八年考试习题,解析精准,透彻全面。题目类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材料分析题等多种题型。模拟试题的题型题量、考点分布、试题难度均与真题相仿,全书选题精良,质量较高,有较高的代表性。试题对每个选项均配有详解的解析,方便考生检查备考效果,夯实基础考点。本书是针对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科目备考的辅导用书。
相关资料
真题32023年4月8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
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产生于教育学发展的萌芽阶段。()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减少自己的示范、演示、板书、讲授等行为。()
4.幼儿一开始不懂吃饭夹菜的规矩,经父母多次教育后,逐渐学会遵守餐桌礼仪。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5.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
6.教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属于隐性课程。()
7.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信息反馈,明确单元结构的错误,以便改进教学策略,属于终结性评价。()
8.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教师应该立即制止。()
9.协同教学主张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
10.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所以教学应以“生活逻辑”组织不同类型的知识。()
11.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性合作活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源于社会性相互作用。()
12.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主要考察儿童思维的可逆性是否形成,三山实验主要考察儿童思维发展是否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13.小明听生物老师的讲解,理解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小明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
14.某同学在学习中倾向于选择一些难度很大的任务,说明该同学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15.桑代克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从性质上看都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真题32023年4月8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
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选“√”,错误的选“×”;全部选“√”或全部选“×”,均记为0分)
1.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思想产生于教育学发展的萌芽阶段。()
3.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减少自己的示范、演示、板书、讲授等行为。()
4.幼儿一开始不懂吃饭夹菜的规矩,经父母多次教育后,逐渐学会遵守餐桌礼仪。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5.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只有在有助于个人发展时才有价值。()
6.教师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风格属于隐性课程。()
7.对教学和学习过程进行信息反馈,明确单元结构的错误,以便改进教学策略,属于终结性评价。()
8.有效的课堂管理就是课堂教学中一旦出现问题行为,教师应该立即制止。()
9.协同教学主张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
10.在德育课程中,知识学习最终要为儿童的生活服务,所以教学应以“生活逻辑”组织不同类型的知识。()
11.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性合作活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源于社会性相互作用。()
12.皮亚杰的守恒实验主要考察儿童思维的可逆性是否形成,三山实验主要考察儿童思维发展是否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13.小明听生物老师的讲解,理解了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小明的学习属于发现学习。()
14.某同学在学习中倾向于选择一些难度很大的任务,说明该同学有较高的成就动机。()
15.桑代克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从性质上看都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
16.红红在学校学到了“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根据学习的分类,这种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17.小张做判断时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他的认知风格属于场依存型。()
18.高一学生小黄每当情绪紧张时就会吃手指头,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压抑。()
19.《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是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
20.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2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
22.学生申诉和教师申诉的程序都包括申诉提出、申诉受理和申诉处理。()
23.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在未经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隐蔽使用录音或录像工具。()
24.不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是规范教师从教行为的要求之一。()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某中学认真贯彻《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积极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收拾课桌、整理床铺、包饺子等比赛。这体现了以下哪一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人口因素
2.下列教育家与其德育思想匹配错误的是()。
A.荀子——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B.孟子——圣可积而致,涂之人可以为禹
C.孔子——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D.王充——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3.认为教育的研究既不能采用赫尔巴特纯粹的概念思辨来进行,也不能依靠数据统计来进行,而应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这一教育学派别是()。
A.文化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健全的班集体应具备的要素的是()。
A.凝聚力强的非正式群体 B.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C.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D.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5.根据教育目的可以对教育活动的方向和质量做出判断,衡量教育活动的得与失。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功能。
A.调控 B.评价 C.指导 D.定向
6.有学生说:“陈老师真牛啊!他好像什么都懂!”这是教师职业形象中的()。
A.道德形象 B.人格形象
C.文化形象 D.社会形象
7.李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思考采用哪种教学方法孩子们更容易接受。根据自我更新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李老师的专业发展处于()。
A.虚拟关注阶段 B.生存关注阶段
C.任务关注阶段 D.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8.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拥有相对于他人或相对于自己的智能强项。该观点说明每个学生都具有()。
A.生成性 B.独特性 C.自主性 D.整体性
9.叶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发现班里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异比较大,于是决定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下列研究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调查法 B.观察法 C.访谈法 D.实验法
10.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个体的语言敏感期是0~6岁,秩序敏感期是2~4岁,细微事物敏感期是1.5~4岁。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和可变性
1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庐山的云雾》的意境”这一教学目标属于()。
A.结果性目标 B.行为性目标 C.生成性目标 D.表现性目标
12.在化学课上,王老师讲到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可能大于成分气体最大分子量,也不可能小于成分气体最小分子量时,打了一个比喻:“有三位同学分别为10岁、12岁、15岁,他们的平均年龄可能大于15岁吗?可能小于10岁吗?”学生一下子都明白了。这里王老师主要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下列教育现象中不符合德育过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是()。
A.小王同学被老师教育后,认识到了错误,不再迟到了
B.小张同学看了电影《长津湖》后,撰写了一篇5000字的观后感
C.小黄同学上了道德与法治课后,过马路时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D.小李同学听老师讲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后,做事情时专心致志、一心一意
14.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
A.思政课程 B.课程思政
C.主题德育活动 D.艺体活动
15.下列关于课外活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课外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不是教师
B.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遵循自愿原则
C.教师要信任学生,不插手学生的课外活动
D.课外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16.教师常常教育学生要将心比心,其心理机制是()。
A.移情作用 B.近因效应 C.期望效应 D.安慰剂效应
17.个体对自己是谁、自己要发展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什么角色有连续、稳定的想法,这属于中学生人格发展中的()。
A.自主性发展 B.主动性发展 C.信任感发展 D.自我同一性发展
18.幼儿记忆内容和效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象的外部特点。下列较难被幼儿记住的材料是()。
A.活泼可爱的动物 B.色彩鲜艳的图片
C.抽象概括的词汇 D.节奏欢快的歌曲
19.有研究者发现,一些巴西儿童在街头做买卖时可以计算得很好,却不能在课堂上回答类似的问题。这些儿童需要进行()。
A.接受学习 B.观察学习
C.机械学习 D.有意义学习
20.最能解释“言传不如身教”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B.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C.联结主义学习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21.下列观点中不符合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是()。
A.师生之间应该互相尊重
B.培养学生的人格和传授知识一样重要
C.教师应创建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经验
D.学习不是教授的结果,而是通过教师的促进完成的
22.因为之前学习过素描,婷婷觉得学习油画也很容易。这一现象属于()。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23.在经常练习的操场上进行比赛,或者在自己经常学习的教室里参加重大考试,会对比赛或考试大有帮助。这种现象可称为()依存性记忆。
A.情境 B.状态
C.情绪 D.地点
24.在我国的传统游戏“说悄悄话”中,第一个人通过耳语向第二个人传达一条信息,然后第二个人再通过耳语告诉第三个人……等到最后一个人大声说出自己听到的信息时,这条信息已经完全走样了。这主要是因为()。
A.没有进行过度学习 B.对记忆内容加工不及时
C.没有利用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D.记忆内容受个体已有图式的影响
25.孙老师是一位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她经常向学生们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明确要求哪些课文要背诵或复述,并检查每个人的背诵情况。没过关的学生会被要求继续背诵,直到过关为止。孙老师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小学低年级儿童()。
A.无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B.较多运用机械记忆
C.以形象记忆为主 D.识记目的性较差
26.在学习开车时,小文可以很好地应对不同弯道打方向盘,但是很难用语言描述具体怎样操作。这属于()。
A.显性知识 B.隐性知识
C.具体知识 D.条件性知识
27.小红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制定了分析题目、确定中心思想、编写提纲、写文章、修改文章等小目标。她采用的策略是()。
A.爬山法 B.算法式策略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逆向思维法
28.在语文课堂上,小英掌握了“历历在目”和“过目不忘”两个成语的异同以及各自的用法。根据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该学习属于()。
A.信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辨别学习 D.言语联结学习
29.小周同学在学习后常用类似下图的方式进行知识整理,由此可以推测他采用的学习策略是()。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策略
30.关于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可以促进陈述性知识的理解
B.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都需要理解和记忆两个加工过程
C.陈述性知识常常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因此程序性知识是高级复杂的
D.对于一个知识点,学习者既可以形成陈
本书特色
《中公版·2025四川省公开招聘教师考试辅导教材: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历年真题及全真模拟试卷》本套试卷共收录了2017~2024年四川统一招聘教师考试的真题15套和4套模拟预测试卷。通过题目考生可以迅速了解该地区的考试重点。本套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精选真题,洞悉考情。本试卷收录的真题能够帮助考生迅速把握考试难度、考查特点和复习方向。
2.深度解析,细致讲解。本试卷所有题目和答案都是经过中公教育四川教师招聘考试图书研发人员的数次讨论、精心推敲而成,并辅之以详细的解题思路和作答技巧。
3.强化考点,科学备考。本试卷为参加四川省统一招聘教师考试的考生量身打造,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考生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把握考试脉搏,掌握解题技巧,夯实基础考点,提升实战应变能力。
4.配有图书专属精讲课,助力提高备考效率。扫描二维码领课,获取知识点速记技巧直播课程和重难点梳理视频课程,助力考生备考。
目录
目录
真题12024年4月20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
真题22023年10月28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4
真题32023年4月8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7
真题42022年11月26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40
真题52022年6月19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53
真题62021年12月2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
真题72021年5月29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4
真题82020年12月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7
真题92020年7月18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39
真题102019年12月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51
真题112019年4月27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
真题122018年12月9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12
真题132018年4月15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23
真题14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34
真题152017年4月16日四川省统一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教育公共基础44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一)1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二)12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三)24
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四)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