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险峰//谭长富
页数:196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609727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改革开放后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系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我国教师流动研究的历程、理论基础、教师流动的内涵、教师流动的社会背景以及不同教师群体流动的特点等,同时,针对不同教师群体的流动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引导教师合理流动的举措。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特别适合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管理人员阅读,并可作为教学和研究参考书目。
作者简介
周险峰,湖北浠水县人,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理解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现任湖南省教育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原理、课程与教学哲学、当代教育哲学思潮与流派。先后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材多部。曾获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成果奖多项;专著《教育文本理解论》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首届优秀学术著作一等奖。曾获湘潭市优秀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全国第二届优秀教育硕士指导教师等称号。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课题批准号:DAA070165)最终研究成果。该研究得到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的进一步资助。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当今社会教师流动成为一种必然发生的且日益频繁的社会现象。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教师流动开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前教师流动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如何构建合理而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将成为未来教师流动研究的重点之一。
目录
第一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历程
第三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趋势与意义
第二章 教师流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教师流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师流动的内涵
第三节 教师流动的原因
第四节 教师流动的意义
第三章 教师流动群体透视之一——中小学女教师流动问题
第一节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现状调查
第二节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影响因素解析
第三节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障碍探究
第四节 促进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的对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历程
第三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现状
第四节 教师流动研究的趋势与意义
第二章 教师流动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第一节 教师流动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教师流动的内涵
第三节 教师流动的原因
第四节 教师流动的意义
第三章 教师流动群体透视之一——中小学女教师流动问题
第一节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现状调查
第二节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影响因素解析
第三节 中小学女教师流动障碍探究
第四节 促进中小学女教师流动的对策
第四章 教师流动透视群体之二——骨干教师流动问题
第一节 骨干教师流动现状的考察
第二节 骨干教师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骨干教师流动的原因分析
第四节 实现骨干教师的合理流动
第五章 教师流动群体透视之三——民办学校教师流动
第一节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背景
第二节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现状的分析——以A学校为例
第三节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原因
第四节 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及对策
第六章 教师流动群体透视之四——深圳代课教师问题
第一节 深圳市中小学代课教师生存现状调查——以光明新区
第二节 深圳市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深圳市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之解决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节选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课题批准号:DAA070165)最终研究成果。该研究得到了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基地的进一步资助。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教师的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解放,当今社会教师流动成为一种必然发生的且日益频繁的社会现象。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教师流动开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前教师流动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范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未来的研究中,如何构建合理而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将成为未来教师流动研究的重点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