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

封面

作者:贾钢涛 著

页数:324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51611923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1949-1966)》由贾钢涛编著。
     《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1949-1966)》运用社会史学范式,对毛泽东视野 中的农民教育进行探讨,以农民身份的变迁
和行动逻辑为主线,对“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展 开学理考察,揭示“革命化”农民和 “知识化”农民“出场”的历史动因,为当前农村文
化发展汲取革命性资源。
     毛泽东对农民的理想性建构与革命性改造,体现 了他对乡村中国、“农民主体”的
体认、理解与选择。但农民教育必须恪守应有的界限 ,不能建立在物质利益的“空场” 上。对农民的道德形塑和文化教育要兼顾国家利益与
农民诉求的内在一致性,在尊重规律 的同时,确保农民主体性作用的真正实现。

作者简介

  贾钢涛,男,湖北襄阳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陕西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社会发展。曾先后求学于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任教陕西科技大学,2006年聘任讲师,2009年晋升副教授(破格)。2010年聘任硕士生导师、校青年学术骨干。现主持、承担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课题;先后在《毛泽东思想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长白学刊》、《理论探索》、《理论月刊》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多项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

本书特色

   
贾钢涛博士的专著《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以1949—1966年毛泽东农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作为考察对象,不失为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论题。本书以农民身份变迁(政治、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权利)为切入点,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及其建设的历史进程为主线,将论题置于新中国成立后波澜壮阔的历史(“土改”、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中把握,勾勒出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产生的特定背景及发展轨迹,对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提炼,对其农民教育理论实践进行了深入考察,提出了许多颇具新意的论断。他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沿着“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理论预设出发,提出文化教育主要以农民识字扫盲为中心,旨在使农民知识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培养农民社会主义意识为核心,旨在使农民“又红又专”,并运用党的领导与激发群众意愿相结合、典型示范与群体推进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方式,借助大众媒体、冬学和政治运动等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声势浩大的农民教育实践,其成效是显著的。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
  第一节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毛泽东“发现”农民的政治学意义
第二章  新中国成立初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  “两个转变”同时并举
  第二节  “北方吹来十月的风”
  第三节  小农对于“社会主义”的抉择
  第四节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
第三章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文化教育旨在使农民知识化
  第一节  识字扫盲与农民文化教育
  第二节  职业技能教育
第四章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思想政治教育重在使农民“又红又专”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
  第二节  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节  做一个“好社员”
  第四节  又红又专、红专结合
  第五节  评析
第五章  毛泽东农民教育实践的载体
  第一节  政治运动
  第二节  大众媒体
  第三节  冬学
第六章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价值
  第一节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的历史价值
  第二节  毛泽东农民教育实践之憾
  第三节  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的当代意义
结语  乡土中国革命与现代化互动镜像中的农民教育及其历史反思
参考文献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嬗变与重塑-毛泽东农民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1949-1966》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44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