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民族地区发展与乡土教材开发-宁夏回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第四辑

封面

作者:民族出版社

页数:475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10512635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第4辑)·民族地区发展与乡土教材开发:宁夏回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功能主义为理论范式,主要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个案对象,采用整体研究与专门研究相结合、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宁夏乡土教材进行搜集、调查和文本分析,在梳理宁夏乡土教材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从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教育两个角度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野点进行深度调研,审视宁夏回族自治区乡土教材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其成因与功能,反思其对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及社区发展的功能。以期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乡土教材的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透视宏观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结构,为乡土教材的发展寻找更为广阔的时空;让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多一个教育选择的机会;为创建民族间沟通与交流平台提供思考的视角;促进学校教育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探索传承与创新回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

作者简介

张爱琴,女,回族,宁夏灵武市人。2010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教育人类学。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著作4部,先后主持宁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宁夏高校科研项目、宁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

本书特色

由张爱琴编著的《民族地区发展与乡土教材开发–宁夏回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教育人类学研究丛书》以功能主义为理论范式,主要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个案对象,采用整体研究与专门研究相结合、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相结合、因果分析与功能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宁夏乡土教材进行搜集、调查和文本分析,在梳理宁夏乡土教材历史发展脉络的同时,从民族文化传承和民族团结教育两个角度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田野点进行深度调研,审视宁夏回族自治区乡土教材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其成因与功能,反思其对于教师、学生、校园文化及社区发展的功能。以期通过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乡土教材的田野调查和文本分析,透视宏观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结构,为乡土教材的发展寻找更为广阔的时空;让民族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多一个教育选择的机会;为创建民族间沟通与交流平台提供思考的视角;促进学校教育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探索传承与创新回族文化的有效途径;关注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现实生存与未来发展。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二、相关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
三、核心概念界定
四、研究采用的理论范式
五、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处理方式

第一编 历史与现状
第一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乡土教材地理、历史、文化考察
第一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历史、文化变迁
一、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地理环境
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历史变迁
第二节 宁夏回族教育发展概述
一、宁夏回族教育取得的成绩
二、宁夏回族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
第三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乡土教材的历史变迁
一、“零纪录”:清末民初宁夏建省前乡土教材开发状况(1903-1929)
二、萌芽时期:民国时期宁夏省乡土教材发展概述(1929-1949)
三、探索与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宁夏乡土教材概i(1949-1965)
四、振荡与破坏:“文革”期间宁夏乡土教材的艰难历程(1966-1976)
五、恢复与重建:拨乱反正时期宁夏乡土教材的发展(1977-1985)
六、开拓与创新:改革开放以后宁夏乡土教材的持续发展(1985年至今)
小结

第二编 田野调查与文本分析
第二章 基于民族团结教育的乡土教材开发模式
——《民族政策常识》乡土教材的编写与实施
第一节 《民族政策常识》第一版的编写与实施
一、编写《民族政策常识》乡土教材第一版的政策背景
二、《民族政策常识》第一版的编写过程与试点工作
三、《民族政策常识》乡土教材及参考资料的出版
四、《民族政策常识》乡土教材第一版的实施
第二节 《民族政策常识》的第二次修订
一、时代背景
二、《民族政策常识》乡土教材第二版修订过程
三、《民族政策常识》乡土教材第二版文本分析
……

第三编 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民族地区发展与乡土教材开发-宁夏回族社区教育人类学田野调查-第四辑》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31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