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旺,柳红波,蒋敬
页数:312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
ISBN:978703058093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围绕现代性与乡土性博弈的大背景,在优选化进程中探讨旅游活动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其内在的规律性,力图为我国大多数民族社区实现旅游发展和传统文化保护的“双赢”,平衡企业和社区居民利益,引导社区居民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与社区文化传承相统一提供建议和指导。
作者简介
刘旺,四川平昌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理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旅游管理学科带头人,旅游管理科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独立主持旅游规划项目100余项,独立承担国家级、省部级旅游学科基础性研究课题6项,在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30余篇。兼任四川省旅游局A级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旅游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科技顾问团成员,彭州市科技顾问团顾问,遂宁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顾问,国家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专家顾问。
柳红波,甘肃灵台人,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在读博士;现为河西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负责人、旅游管理教研室主任,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产业经济、文化旅游和旅游者行为。主持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科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6项,在《干旱区资源与环境》《开发研究》和《旅游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学术研究成果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国旅游优秀论文二等奖等奖励。
蒋敬,四川安县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兼任德阳市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乡村旅游、旅游规划与开发。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1项,省市级社科课题2项。参与专著、教材编写2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市级社科课题7项。在《经济地理》、《中国商贸》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本书特色
本书聚焦于民族社区现代性与乡土性博究产生的诸多困境,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论述了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社会结构和社会资本的影响、民族社区旅游资源系统性特征以及人力资本视野下民族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探讨了民族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从制度设计层面为民族社区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双嬴提供了新思路。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民族社区旅游资源结构特征与开发困境
第一节 民族社区基本概念界定和旅游资源研究进展
第二节 民族社区旅游资源结构特征
第三节 民族社区旅游发展的内生困境分析
第四节 民族社区资源权利意识觉醒与对门票分红的感知差异研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旅游活动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的影响研究
第一节 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地调研
第三节 数据分析
第四节 数据质性解释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旅游发展与民族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界定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从“地方性知识”到“人力资本”
——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份的转变
第三节 人力资本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实证研究
第五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设计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旅游活动对民族社区社会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民族社区社会资本与旅游发展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第三节 民族社区社会资本量表开发
第四节 数据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