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封面

作者:黄光扬

页数:230

出版社: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50049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较深入地探讨教师角色榜样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尤其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策略;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理论和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举措;建立弹性学习制度以及变革学习方式的做法;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介;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认识及档案袋评价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教育模式;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与考试评价改革;高校学生考试方法改革;现代智力理论与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如何突出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许多专题。其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探索中均有明显的创新之处,对广大教师开展教育改革实验以及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有实际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黄光扬(1955-),男,福建福州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等教育学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统计与测量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任教育部考试中心兼职研究员,福建师大评建办常务副主任。1985年来独立或主编出版各类学术著作15部,发表学术论文110多余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获福建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3年被评为福建师范大学第一届校级“教学名师”和福建师范大学第二届“师德之星”。

本书特色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好方法、好经验、好理念,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基于此,特邀请教育专家、优秀教师将自己的优秀科研成果整理出版,形成《中国基础教育文库》。

  《中国基础教育文库: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由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遴选组稿,多家权威出版社共同出版推广。以“汇集优秀原创基础教育论著,推动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交流”为宗旨,本着“广泛征集、严格评审、精心编校”的原则,切实保障图书的规范性、专业性和独创性、科学性。

  根据规划,我们将以精心的策划、精细的设计、精美的印制将《中国基础教育文库》打造成为一项精品出版工程,力争成为新中国基础教育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我国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目录

教师角色榜样和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教师角色榜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教师角色榜样的教育影响机制
教师角色榜样的主要影响策略
  第一节  基于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影响策略
  第二节  基于多样化教学模式的影响策略
  第三节  基于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影响策略
  第四节  基于更新教学内容的影响策略
  第五节  基于营造教育环境的影响策略
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认识
  第一节  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分析
  第二节  创新型教师的基本问题研究
促进中小学创新型教师成长的重要举措
  第一节  主体精神的充分发挥是中小学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内部动因
  第二节  教师教育模式创新是促进中小学创新型教师成长的重要举措
  第三节  实施发展性评价是促进中小学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制度保证
改革校内考试评价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一节  基础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内容框架及评价
  第二节  基于学生实际表现的评价理念和方法
  第三节  考试评价改革要正确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
  第四节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性评价
  第五节  中小学期末考试命题策略与创新
  第六节  改革高校考试制度培养创新人才
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信息技术课程的历史和现状
  第二节  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认识
  第三节  信息技术和研究性学习整合的运作模式
  第四节  课程整合过程中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问题
自主——合作学习与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第一节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第二节  自主——合作学习模式的构想
  第三节  自主——合作学习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多元智力发展与小学教育改革
  第一节  学校教育改革的关键:教师和观念
  第二节  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方案壹:为多元智力发展而教
  第三节  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方案贰:透过多元智力进行教学
  第四节  小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的评估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2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