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语文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封面

作者:魏健康等著

页数:313

出版社:北方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

ISBN:97875317560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阅读教学与阅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阅读教学中的读不同于学生自读,阅读教学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自读自悟,在独立的阅读实践中提升独立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并不是指学生孤立地读,而是有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参与,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读之上的对话过程。如果仅强调学生自读,忽视其他人的参与,就不能称为阅读教学了。其次,阅读教学中的读区别于生活中的读,生活中的读对阅读教学有促进作用。例如,生活中的读是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体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个体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用自己喜爱的阅读方式阅读。阅读教学中的阅读无疑要借助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关注学生阅读需求,注意阅读趣味,使阅读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要将读与写、读与说、读与用结合起来。阅读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宽于生活阅读。

目录

第一章 语文教学学科基础研究
第一节 语言学基础
第二节 语言心理学基础
第三节 语文教学论基础

第二章 语文教学教材建设研究
第一节 语文教材功能
第二节 语文教材内容要素
第三节 语文教材应用艺术

第三章 语文教学内容研究
第一节 语文口语教学
第二节 语文识字教学
第三节 语文阅读教学
第四节 语文写作教学
第五节 语文综合性学习

第四章 语文课堂教学技能研究
第一节 语文课堂导入技能
第二节 语文课堂讲授技能
第三节 语文课堂提问技能
第四节 语文课堂讨论技能
第五节 语文课堂总结技能

第五章 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第一节 基于学生评价的语文教学评价
第二节 基于教师评价的语文教学评价
第三节 语文教学评价创新改革

第六章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理论研究
第一节 阅读观念
第二节 阅读取向与阅读方法
第三节 阅读理解与阅读规则
第四节 阅读任务与阅读路径
第五节 实用文章阅读理论

第七章 基于个性化阅读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节 个性化阅读的提出
第二节 个性化阅读原理
第三节 个性化阅读下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第八章 基于探究式阅读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节 探究性阅读的提出
第二节 探究性阅读教学概述
第三节 探究性阅读下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第九章 基于App应用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节 App应用理论
第二节 尊重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第三节 丰富学生阅读资源
第四节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第五节 强调学生课堂参与
第六节 实现多样化阅读评价

第十章 基于全息阅读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节 全息阅读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全息阅读的目的与内容
第三节 全息阅读下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第十一章 全方位指导下的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第一节 教师指导下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第二节 家长指导下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第三节 学生自主学习下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节选

  《语文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现当代语言学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理论语言学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研究的侧重方面,语言学可以分为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着重研究人类语言的一般理论和共同规律。将语言研究成果用于实际领域的分科,统称为应用语言学。  (一)现当代理论语言学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理论  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主体部分,是所有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它包括对具体的、个别的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理论语言学从宏观上界定概念范围和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对特定语言的描写和研究,一方面直接成为该语言教学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指导语言教学的理论研究,是建设教学理论的基础。  1.语言基本理论研究对语文教学的启示  (1)语言和言语  在语言基本理论的研究中,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和言语这对概念对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语言指一个社会共同体中每个说话人和听话人共同运用并遵守的规则。这种规则是抽象的、一般的、相对稳定的。语言作为一套规则,包括个别民族语言的规则和普遍语法的规则。而言语是个体运用语言进行交际、交流信息的活动和过程。  由于索绪尔的语言研究以语言为对象,并不注重言语,因此我国语文教育界曾一度将语文课上成语言课,过于注重静态的语文知识的讲解,特别是语法知识的讲解,大搞语文技能训练,并愈演愈烈,结果造成语文课“少、慢、差、费”。  20世纪80年代以来,言语的概念被引入语文教学,产生了言语实践派,这种学派认为语文即言语,语文课就是言语课,提高语文能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言语实践,通过生活化教学,进行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亲历、自得,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然而,语言和言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语言既是言语的工具,又是言语的产物。语言和言语只有在统一的辩证过程中才能获得各自的完整定义。没有言语就没有语言,也没有语言之外的言语。对语文基础知识——语音、字词、句法、语法等的掌握,就是语言问题。言语是个体对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师总是根据上下文或一个完整的句子讲解某个词语的运用和某个语法规则的使用。由于个人的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这就决定了它只有在不断地学习词汇、语法等语言因素的过程中才能获得规范和发展。因此,语言学习要以具体言语为对象,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来发展言语,在言语活动中学习语言,不可偏废任何一方。  岑运强主编的《语言学基础理论》曾指出,区分语言和言语的意义是为语言的学习和研究提供“言语一语言一言语”的模式。韩雪屏教授几乎完全肯定这一模式对于语文教学的意义。  (2)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  乔姆斯基提出了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这两个在语言学领域有着重要影响的概念。语言能力指的是在人的大脑中形成的一种能够按照本族语的语言规则把声音与意义联系起来的能力,包括语音能力、词汇能力、语法能力等,是语言或语言知识的核心。语言能力只能描述语言中的规则,语言运用则是这种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与上述概念相对应,教师常常使用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概念。语文教学所需要的语言知识是一个母语使用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发展自己的语文素养而必须具备的、对母语的科学认识。就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而言,这种知识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学生为了自身语言能力的有效发挥和继续发展而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二是语文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语言能力的学习而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三是在课堂上师生为了互动而运用的语言知识。掌握语言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先决条件。语言能力也不仅限于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是与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及交往沟通能力,甚至与情感体验、审美感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教学中应通过听说读写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  针对乔姆斯基语言能力理论的局限性,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海姆斯(Hymes)提出了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交际语言能力应包括四个方面:①语法能力,即语法和词汇能力,是准确理解和表达话语字面意义的基本能力;②社会语言能力,即根据社会环境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是交际语言能力的核心部分;③语篇能力,又称话语能力,包括协调语言表达中逻辑联系的能力及使语句通顺的能力,是不同于语法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④策略能力,即使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克服交际障碍的能力。  这一概念内涵丰富,既包括静态的语言能力,又包括动态的运用能力,还蕴含着对文化价值观念、百科知识、思维认知、情感态度(时下所说的人文因素)的要求,在概念的广泛性上丝毫不亚于“语文素养”。因此,有学者认为应该以交际语言能力取代语文素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交际语言能力。  2.语言基本性质与语文学科性质  20世纪80年代以后,语文教学界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看法大致有工具论、人文论、素质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感论等。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判断源于对语言基本性质的理解。就语文教学而言,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取决于从哪一个角度来对待和理解语言。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语文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143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