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葛红
页数:252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30510962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剖析了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的唐诗史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葛红,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国际汉学﹑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其中近三年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相关资料
葛红的这部书选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的三部唐诗史作为语篇分析的语料,把这些语料放在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框架中加以建构。从文本关系的思路出发,将文本分为三个层次:文本内、文本间及文本外研究,运用相应的语言学理论剖析了其唐诗史研究的方法。文本内研究包括:隐喻,文本内研究包括:类典型、互文性,而语境、社会因素则属于文本外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对宇文所安唐诗史研究背后运作的方法论加以探究,该书研究的视角新颖,结论具有启发性。
一一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导端木义万
在现代语言学领域,语篇分析已经发展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其理论和方法不仅用来解决语言学中的前沿问题,而且也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本书运用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宇文所安的唐诗史进行了研究。作者将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海外汉学文本研究的做法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对海外汉学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书选题新颖,研究视角独特,资料翔实,分析充分,是语言学方向的研究生、高校相关专业的教师以及语言文学研究者难得的参考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苗兴伟
本书特色
本书选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宇文所安的三部唐诗史作为语篇分析的语料,把这些语料放在现代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框架中加以建构。从文本关系的思路出发,将文本分为三个层次:文本内、文本间及文本外研究,运用相应的语言学理论剖析了其唐诗史研究的方法。文本内研究包括:隐喻,文本内研究包括:类典型、互文性,而语境、社会因素则属于文本外研究。其研究目的在于对宇文所安唐诗史研究背后运作的方法论加以探究,该书研究的视角新颖,结论具有启发性。
目录
中文提要
英文提要
引 言
一、选题的缘起及研究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主要内容
四、观点和方法创新
第一章 语言学理论概述
第一节 隐喻理论综观
第二节 类典型理论及其运用综述
第三节 互文性与用典的对比研究
第四节 语境和诗史互证的对比研究
第五节 社会因素理论综述
第二章 研究的背景
第一节 美国汉学研究综述
第二节 宇文所安学术研究介绍
第三章 隐喻视角剖析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初唐诗》的隐喻视角阐释
第二节 《初唐诗》中陈子昂感遇诗的隐喻分析及其研究对比
第四章 类典型视角阐释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类典型视域中《初唐诗》的“上官体”研究
第二节 《盛唐诗》的王维研究
第三节 类典型视域中的《晚唐诗》
第五章 互文性视角探究宇文所安的《晚唐诗》
第一节 《晚唐诗》的互文性研究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比较:以刘禹锡的怀古诗为例
第六章 语境视角的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宇文所安唐诗史的语境阐释
第二节 语境视域中《盛唐诗》的杜甫研究
第七章 社会因素解读宇文所安的唐诗研究
第一节 社会因素视角解读《晚唐诗》
第二节 社会因素视域的白居易晚年诗及其研究对比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国内关于宇文所安研究的主要成果
附录二:the late tang :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 (827-860)述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