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李斯特晚期钢琴代表作品研究

封面

作者:郑艳

页数:18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70101090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郑艳编著的《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李斯特晚期钢琴代表作品研究》可以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李斯特的晚期生活状况、晚期创作基本情况及其观念等。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从和声、调性、调式、织体、结构等方面梳理并研究该时期13部钢琴作品中的开创性技法,并使之与20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写作技法相联系。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从题材、创作技法、思想理念三个方面,展开与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钢琴作品的比较研究,探究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对印象主义音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预示。

作者简介

郑艳,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客座研究员、美同阿肯色中央大学客座教授、美国音乐理论学会(SMT)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分析、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自幼学习钢琴。先后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美国哈佛大学,主修钢琴(本科)与音乐分析(硕士、博士),并先后师从钱亦平、贾达群、Christopherr Hasty教授学习音乐分析与作曲。曾在《音乐艺术》、《交响》等CSSCI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万宇.主要有:《音乐分析学的思辨美境》、《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突破性和声建构之研究》等.并在上海音乐出版社编译出版了《快乐钢琴启蒙教程》(技巧A-F级)、《快乐钢琴基础教程》(技巧IA一4级)、《肖邦钢琴作品全集7:前奏曲》(合译)等教材。

本书特色

《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李斯特晚期钢琴代表作品研究》可以分成三大块。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主要介绍李斯特的晚期生活状况、晚期创作基本情况及其观念等。第二部分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从和声、调性、调式、织体、结构等方面梳理并研究该时期13部钢琴作品中的开创性技法,并使之与20世纪印象主义音乐的写作技法相联系。第三部分为第五章,主要从题材、创作技法、思想理念三个方面,展开与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和拉威尔钢琴作品的比较研究,探究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对印象主义音乐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预示。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李斯特晚期钢琴创作概况
第一节 晚期生活状况
第二节 晚期创作观念之理路
一、反教条主义的革新者
二、多元创作下的‘隋感论”者
第三节 晚期创作中的非音乐要紊
一、旅游岁月的情感体验
二、绘画与色彩的渗透
三、文学与诗歌的指示性
四、宗教哲学中寻觅安慰
第二章 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的”主题”倾向
第一节 晚期钢琴作品的题材倾向
一,自然景物题材
二、死亡题材
第二节 作曲家的心理倾向
一、沟通自然
二、畏惧死亡
第三章 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和声技法与印象主义风格之联系
第一节 和声中的不协和音程与非传统和弦运用之分析
一、不协和音程与和弦“地位”的转变
二、传统和弦结构的突破——四度叠置的和弦结构
三、相对“静止”的和声运动——音程、和弦的平行进行
四、特殊的终止式
第二节 音阶、调式与调性分析
一、五声音阶与五声调式的运用
二、全音音阶的运用
三、泛音音阶的运用
四、复合调性思维的萌芽
第四章 李斯特晚期钢琴作品其他技法与印象主义风格之联系
第一节 旋律与织体
一、流动的分解和弦式旋律形态
二,半音线条
三、背景式持续音的广泛应用
第二节 结构
一、单一结构
二、平行、并置结构
三、对称结构
四、自由结构
第五章 李斯特与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拉威尔
第一节 题材之比较
第二节 创作技法之比较
一、和声
二、结构
三、织体形态
第三节 思想理念之比较
结论
附录
附录一 李斯特晚期生活年表
附录二 作品创作年代及中西文对照表,
附录三 本书分析的李斯特晚期1 3首钢琴作品乐曲结构
参考文献
后 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印象主义音乐的先声-李斯特晚期钢琴代表作品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30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