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森,张威 编
页数:22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11737178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网盘下载地址:下载医用化学 第9版
内容简介
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第9版教材的修订,一是将知识和能力目标与医学生的职业特点结合得更加紧密,人文及科学的素质目标引导也更加清晰。二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充分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三是对案例导学、知识拓展和案例讨论做了适度的调整,使其更具有医学实践与发展的启发性与先进性。四是新增思维导图,与原有的本章小结、学习视角相得益彰,使“学”的引导体系化;数字内容新增 微课,与原有的练习题、思考题一起,使“习”的形式多样化。五是教材在编写中始终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材的纸数各模块相辅相成,理论和实验操作相统一,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掌握什么规律、拓展什么思维”。
作者简介
李森,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药学院党总支书记。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专业方向为医用化学和物理化学。主编、副主编“十三五”“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16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育教学研究论文8篇;主持省市级科研课题10项;获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成果奖2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成果奖3项,大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实用型专利1项。
本书特色
第9版《医用化学》的修订继承了第8版教材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在坚持“三基、五性、三特定”和“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和为后续课程服务的思想基础上,努力增强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启发性和先进性。
目录
第一章绪论/1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二、化学与医学的关系/2三、医用化学的地位和作用/3四、怎样学好医用化学/3第二章溶液/5第一节溶液的组成标度/5一、物质的量浓度/5二、质量浓度/6三、质量分数/6四、体积分数/7第二节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混合/7一、溶液的配制/7二、溶液的稀释/8第一章绪论/1一、化学研究的对象/1二、化学与医学的关系/2三、医用化学的地位和作用/3四、怎样学好医用化学/3第二章溶液/5第一节溶液的组成标度/5一、物质的量浓度/5二、质量浓度/6三、质量分数/6四、体积分数/7第二节溶液的配制、稀释和混合/7一、溶液的配制/7二、溶液的稀释/8三、溶液的混合/8第三节溶液的渗透压/8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8二、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10三、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0第三章电解质溶液/15第一节弱电解质的解离/15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5二、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16三、同离子效应/17第二节酸碱质子理论/17一、酸碱的定义/17二、酸碱反应的实质/18三、水的解离和离子积常数/18四、共轭酸碱解离常数的关系/19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及pH/19一、溶液的酸碱性/19二、溶液的pH/20第三节分子间作用力/52一、范德瓦耳斯力/52二、氢键/53第六章配位化合物/56第一节配合物的基本概念/56一、配合物的定义/56二、配合物的组成/57三、配合物的命名/58四、配合物的类型/58第二节配位平衡/60一、配位平衡常数/60二、配位平衡的移动/61第三节配位滴定法/62一、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63二、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64三、配位滴定法的应用示例/64第四节配合物在医药学上的意义/65第七章有机化合物概述/67一、有机化合物的结构/68二、有机化合物的特征/69三、有机化合物的分类/69四、有机反应的类型/70第八章烃/73第一节烷烃/74一、烷烃的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74二、烷烃的命名/75三、烷烃的性质/77第二节烯烃/78一、烯烃的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78二、烯烃的命名/80三、烯烃的性质/81四、二烯烃/83五、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84第三节炔烃/86一、炔烃的结构和同分异构现象/86二、炔烃的命名/87三、炔烃的性质/87第四节脂环烃/88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88二、脂环烃的稳定性/89第五节芳香烃/89一、芳香烃的分类/89二、单环芳烃/90三、稠环芳烃/92第九章醇、酚、醚/96第一节醇/96一、醇的分类和命名/96二、醇的性质/98三、常见的醇在医学上的应用/100第二节酚/100一、酚的分类和命名/100二、酚的性质/100三、常见的酚在医学上的应用/101第三节醚/102一、醚的分类和命名/102二、醚的性质/102三、常见的醚在医学上的应用/103第十章醛和酮/106第一节醛和酮的基本知识/106一、醛和酮的分类/106二、醛和酮的命名/107第二节醛和酮的性质/107一、醛和酮的相似性质/108二、醛的特殊性质/110三、常见的醛和酮在医学上的应用/111第十一章羧酸和取代羧酸/113第一节羧酸/113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113二、羧酸的性质/115三、常见的羧酸在医学上的应用/117第二节取代羧酸/118一、羟基酸/118二、酮酸/121三、常见的羟基酸和酮酸在医学上的应用/122第十二章对映异构/124第一节物质的旋光性/125一、偏振光和旋光性物质/125二、旋光度和比旋光度/125第二节旋光性与分子结构的关系/126一、手性分子和手性碳原子/126二、对称因素与手性/126第三节费歇尔投影式和D/L构型标记法/128一、费歇尔投影式128二、D/L构型标记法/128第十三章含氮有机化合物/131第一节硝基化合物/131一、硝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31二、硝基化合物的性质/132第二节胺/133一、胺的结构、分类与命名/133二、胺的化学性质/135三、常见的胺及其衍生物/137第三节酰胺/138一、酰胺的概念和命名/138二、酰胺的化学性质/139三、碳酸衍生物/139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144第一节杂环化合物/144一、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144二、五元杂环化合物/146三、六元杂环化合物/148四、稠杂环化合物/150第二节生物碱/151一、生物碱的性质/151二、生物碱的一般提取法/151三、常见的生物碱/151第十五章糖类/155第一节单糖/156一、单糖的概念和分类/156二、单糖的结构/156三、单糖的性质/158四、常见的单糖/161第二节二糖/162一、二糖的概念和分类/162二、常见的二糖/163第三节多糖/164一、淀粉/164二、糖原/165三、纤维素/166四、右旋糖酐/166第十六章脂类/169第一节油脂/169一、油脂的组成、结构和命名/170二、油脂的性质/171第二节磷脂/173一、甘油磷脂/173二、鞘磷脂/174第三节甾族化合物/175一、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75二、重要的甾族化合物/175实验指导/180化学实验知识须知/180实验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182实验二溶液的配制及稀释/185实验三食盐的精制/187实验四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189实验五水质总硬度的测定/192实验六常压蒸馏和沸点的测定/194实验七醇、酚、醛和酮的性质/196实验八羧酸、胺和酰胺的性质/198实验九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200实验十脂类和糖类化合物的性质/201附录/205附录一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205附录二弱电解质在水中的解离常数(25℃)/207附录三金属配合物的稳定常数/209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10参考文献/213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