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乔治忠
页数:411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
ISBN:97873001415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史》对中国自上古至于1949年之前的史学发展作了系统的反思和评论,在清理史学遗产的基础上予以概括综合,阐述中国史学的发展进程,并且向揭示史学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目标前进。全书的认识体系、内容结构和史学发展阶段的划分,均有新的构思,在重要的内容上多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对史学发展中的许多史实,立足于求真考证,立论分析,以实事求是为旨归。例如关于将孔子与《春秋》联结起来的史学意义、司马迁著《史记》离开先秦史学传统的个性路线、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互动关系、刘知幾撰著宗旨的前后改变、宋代史学建设的烦琐与扭曲、明代史学发展的普及性潮流、清代史学整体的发展结构、清高宗的史学思想、章学诚史学理论的三项根基、王国维“二重证据法”的谬误及其不良影响,等等,皆发前人所未发、道他人所未言,足资历史学学子的思考和史学史专业教师的研讨。
作者简介
乔治忠,1949年7月生,天津市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多次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立教大学等任客座研究员,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研究。长期进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学术研究及教学实践,兼及历史文献学研究和古籍整理。有《清朝官方史学研究》、《众家编年体晋史》(校注)、《清文前编》(编)、《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等多种学术述作,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史学史在认识论上的层次和特点
二、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中国史学史的三大任务
(二)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八项内容
三、中国史学史学术体系的深层特征
(一)学科内涵的完整性
(二)学术前景的继进性
(三)研究系统的开放性
四、建设中国史学史学术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五、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回顾
(一)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成立
(二)1949年之后史学史学科的发展
六、在中外史学的比较中探讨史学的发展机制
第二章 史学的起源与先秦时期史学的初步发展
一、史学史在认识论上的层次和特点
二、中国史学史的学术任务与研究内容
(一)中国史学史的三大任务
(二)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八项内容
三、中国史学史学术体系的深层特征
(一)学科内涵的完整性
(二)学术前景的继进性
(三)研究系统的开放性
四、建设中国史学史学术体系的作用和意义
五、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的回顾
(一)中国史学史学科的成立
(二)1949年之后史学史学科的发展
六、在中外史学的比较中探讨史学的发展机制
第二章 史学的起源与先秦时期史学的初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