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闫志刚, 著
页数:26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5004879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本书中,社会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论是同一个概念
的不同称谓,只是考虑行文方便而互用。国内不论是有关建构主
义还是社会问题,都有不少的研究成果。但二者之间研究的结合
形成的社会问题建构论——20世纪80年代西方有关社会问题研
究形成的一个主流理论范式——国内学者似乎很少论及。在很少
的研究者中,苏国勋教授的专文《社会学与社会建构论》给本
书选题及其研究思路提供了一条线索
作者简介
闰志刚,男,l 964年生,籍贯内蒙古。 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广东中山大学社会学博士。现在广东汕头大学法学院任教,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等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理论、社会问题理论研究、 农民工问题研究等领域。
目录
导论
一选 题、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
二研 究的理论预设、方法论立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传统理论到社会问题建构论
第一节 社会问题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的演变和发展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布迪厄的建构主义方法论
第五节 社会问题建构论研究视角的转向
第二章 社会问题建构论:从一般性话语到研究项目
第一节 亚历山大的科学研究连续体思想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宣称行为分析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生命历程”
第四节 社会问题的“场域一竞争”模型
第五节 两个研究案例
第六节 社会建构论研究视角的局限性
第三章 社会问题建构:行动一话语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主体行动(能动)属性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宣称主体
第三节 宣称对象:问题情境与问题人群
第四节 宣称策略:修辞与情感唤起
第五节 问题宣称:话语实践与框架阐释
第六节 一个案例:熊德明事件
第四章社会问题建构:场域一过程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 一个借鉴的研究模型
第二节 问题建构的场域与活动
第三节 问题建构的结构条件
第四节 “问题窗口”及其窗口效应
第五节 社会问题的周期特征和运动过程
第五章农民工问题的建构:政策话语的变化
第一节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策话语与政策周期的变化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群体的政策图像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农民工:身份与界限
第五节 21世纪初期的农民工:弱势群体与关爱行动
第六章农民工问题的建构:传媒话语的变化
第一节 农民工:在“能指”与“所指”之间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生命周期”的呈现
第三节 农民工“问题窗口”效应分析
第四节 “问题框架”的转变与农民工权益问题
第五节 农民工权益问题建构的结构性条件
第七章农民工问题的建构:学术话语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建构论与反思社会学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研究概述
第三节 学术话语的生产周期
第四节 研究视角和解释框架的变化
第五节 社会学家研究问题的不同角色
结语-
……
参考文献
后记
一选 题、研究意义和研究问题
二研 究的理论预设、方法论立场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传统理论到社会问题建构论
第一节 社会问题理论的演变和发展
第二节 社会建构论的演变和发展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建构主义理论
第四节 布迪厄的建构主义方法论
第五节 社会问题建构论研究视角的转向
第二章 社会问题建构论:从一般性话语到研究项目
第一节 亚历山大的科学研究连续体思想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宣称行为分析
第三节 社会问题的“生命历程”
第四节 社会问题的“场域一竞争”模型
第五节 两个研究案例
第六节 社会建构论研究视角的局限性
第三章 社会问题建构:行动一话语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主体行动(能动)属性
第二节 社会问题的宣称主体
第三节 宣称对象:问题情境与问题人群
第四节 宣称策略:修辞与情感唤起
第五节 问题宣称:话语实践与框架阐释
第六节 一个案例:熊德明事件
第四章社会问题建构:场域一过程的分析视角
第一节 一个借鉴的研究模型
第二节 问题建构的场域与活动
第三节 问题建构的结构条件
第四节 “问题窗口”及其窗口效应
第五节 社会问题的周期特征和运动过程
第五章农民工问题的建构:政策话语的变化
第一节 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政策话语与政策周期的变化
第三节 20世纪80年代农民工群体的政策图像
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农民工:身份与界限
第五节 21世纪初期的农民工:弱势群体与关爱行动
第六章农民工问题的建构:传媒话语的变化
第一节 农民工:在“能指”与“所指”之间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生命周期”的呈现
第三节 农民工“问题窗口”效应分析
第四节 “问题框架”的转变与农民工权益问题
第五节 农民工权益问题建构的结构性条件
第七章农民工问题的建构:学术话语的变化
第一节 社会建构论与反思社会学
第二节 农民工问题研究概述
第三节 学术话语的生产周期
第四节 研究视角和解释框架的变化
第五节 社会学家研究问题的不同角色
结语-
……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