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勇
页数:255 页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
ISBN:978704028520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全书总分上、下册。每册以文体分类,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篇,共36章,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了中国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深入阐发现当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
本书特色
全书总分上、下册。本册为下册,包括小说、散文、诗歌、话剧篇,共14章,清晰而详细地叙述中国当代文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深入阐发当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含蕴。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特征和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各章以文学史为经,以重要作家作品为纬,让学生掌握重要作家作品,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析能力及对文艺现象的评价、分析能力,从而会教、敢教文学作品。
目录
当代文学卷
导论/2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3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10
小说篇
第二十三章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14
第一节 讴歌革命的长篇画卷/15
第二节 梁斌及其《红旗谱》/18
第三节 杨沫及其《青春之歌》/22
第四节 柳青及其《创业史》/26
第二十四章 十七年的短篇小说/33
第一节 时代悲欢的精巧记录/34
第二节 茹志鹃及其《百合花》/37
第三节 王蒙及其《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41
第二十五章 新时期的长篇小说/49
第一节 民族史诗的再度抒写/50
第二节 陈忠实及其《白鹿原》/56
第三节 余华及其《许三观卖血记》/61
第四节 王安忆及其《长恨歌》/66
第五节 贾平凹及其《秦腔》/70
第二十六章 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77
第一节 反观社会与人性的深层/78
第二节 刘心武及其《班主任》/83
第三节 汪曾祺及其《受戒》/87
第四节 张承志及其《北方的河》/92
第五节 莫言及其《红高梁》/97
第二十七章 台港澳的小说/103
第一节 中西文化的冲撞/104
第二节 陈映真及其《将军族》/110
第三节 白先勇及其《游园惊梦》/114
第四节 金庸及其《天龙八部》/119
诗歌篇
第二十八章 十七年的诗歌/126
第一节 政治抒情的年代/127
第二节 闻捷及其《苹果树下》/129
第三节 郭小川及其《望星空》/132
第二十九章 新时期的诗歌/138
第一节 归来诗人的高歌/139
第二节 顾城及其《一代人》/144
第三节 舒婷及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48
第四节 海子及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53
第三十章 台港澳的诗歌/159
第一节 民族精魂的新声/160
第二节 余光中及其《白玉苦瓜》/169
散文篇
第三十一章 十七年的散文/176
第一节 雄浑乐观的浪漫/177
第二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179
第三节 魏巍及其《谁是最可爱的人》/187
第四节 邓拓及其《燕山夜话》/188
第三十二章 新时期的散文/191
第一节 生命感悟的凝重/192
第二节 巴金及其《怀念萧珊》/194
第三节 史铁生及其《我与地坛》/198
第四节 余秋雨及其《阳关雪》/200
第三十三章 台港澳的散文/205
第一节 忧乐歌哭的倾诉/206
第二节 三毛及其《沙漠观浴记》/210
话剧篇
第三十四章 十七年的话剧/218
第一节 繁荣与危机/219
第二节 老舍及其《茶馆》/225
第三十五章 新时期的话剧/233
第一节 复苏与探索/234
第二节 刘锦云及其《狗儿爷涅槃》/238
第三节 高行健及其《野人》/242
第三十六章 台港澳的话剧/246
第一节 革新与发展/247
第二节 赖声川及其《暗恋桃花源》/251
导论/2
第一节 当代文学发展的四个阶段/3
第二节 当代文学的重要特色/10
小说篇
第二十三章 十七年的长篇小说/14
第一节 讴歌革命的长篇画卷/15
第二节 梁斌及其《红旗谱》/18
第三节 杨沫及其《青春之歌》/22
第四节 柳青及其《创业史》/26
第二十四章 十七年的短篇小说/33
第一节 时代悲欢的精巧记录/34
第二节 茹志鹃及其《百合花》/37
第三节 王蒙及其《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41
第二十五章 新时期的长篇小说/49
第一节 民族史诗的再度抒写/50
第二节 陈忠实及其《白鹿原》/56
第三节 余华及其《许三观卖血记》/61
第四节 王安忆及其《长恨歌》/66
第五节 贾平凹及其《秦腔》/70
第二十六章 新时期的中短篇小说/77
第一节 反观社会与人性的深层/78
第二节 刘心武及其《班主任》/83
第三节 汪曾祺及其《受戒》/87
第四节 张承志及其《北方的河》/92
第五节 莫言及其《红高梁》/97
第二十七章 台港澳的小说/103
第一节 中西文化的冲撞/104
第二节 陈映真及其《将军族》/110
第三节 白先勇及其《游园惊梦》/114
第四节 金庸及其《天龙八部》/119
诗歌篇
第二十八章 十七年的诗歌/126
第一节 政治抒情的年代/127
第二节 闻捷及其《苹果树下》/129
第三节 郭小川及其《望星空》/132
第二十九章 新时期的诗歌/138
第一节 归来诗人的高歌/139
第二节 顾城及其《一代人》/144
第三节 舒婷及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148
第四节 海子及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153
第三十章 台港澳的诗歌/159
第一节 民族精魂的新声/160
第二节 余光中及其《白玉苦瓜》/169
散文篇
第三十一章 十七年的散文/176
第一节 雄浑乐观的浪漫/177
第二节 杨朔、秦牧、刘白羽的散文/179
第三节 魏巍及其《谁是最可爱的人》/187
第四节 邓拓及其《燕山夜话》/188
第三十二章 新时期的散文/191
第一节 生命感悟的凝重/192
第二节 巴金及其《怀念萧珊》/194
第三节 史铁生及其《我与地坛》/198
第四节 余秋雨及其《阳关雪》/200
第三十三章 台港澳的散文/205
第一节 忧乐歌哭的倾诉/206
第二节 三毛及其《沙漠观浴记》/210
话剧篇
第三十四章 十七年的话剧/218
第一节 繁荣与危机/219
第二节 老舍及其《茶馆》/225
第三十五章 新时期的话剧/233
第一节 复苏与探索/234
第二节 刘锦云及其《狗儿爷涅槃》/238
第三节 高行健及其《野人》/242
第三十六章 台港澳的话剧/246
第一节 革新与发展/247
第二节 赖声川及其《暗恋桃花源》/251
节选
《中国现当代文学(下)》凝聚20年教学经验,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采用全新授课理念,打造开放式的新型教材。按照中国新文学历史的发展顺序组织章节,有详有略,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在时间上,打通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不必要的隔阂,使其前后融为一体;在空间上,以祖国大陆文学为主体,包括了台港澳文学,同时也吸收海外华文文学的精华,将其共冶一炉。“作品精选”——感受经典的魅力,“经典评论”——领略批评的犀利,“延展阅读”——激发创造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