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新宁著
页数:193页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
ISBN:97875194741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八章,内容包括:STEM教育的内涵与价值、STEM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STEM课程开发、STEM课程的管理与评价、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STEM课程实践、STEM教学改进方法、优化后以皮影艺术为主题的STEM课程案例、总结与展望等。
作者简介
吴新宁,女,1986年10月生,湖南宁乡人,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主修古筝,获音乐教育学学士学位;2007年9月作为吉首大学交换生赴韩国安东国立大学深造;2011年硕士毕业于韩国安东国立大学,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2015年博士毕业于韩国安东国立大学,获教育技术学专业博士学位,并在当年,围绕博士论文成果,被邀参与了IECT学术讲座(韩国首尔大学),主要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研究;2015年至今,在湖南科技大学教育技术学系从事教学工作。目前主持与完成的有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的主要著作(《基于自我调节学习理论的古筝教学理论与实践》)1部,发表学术论文SCI2篇,SSCI1篇,与sTEM教育相关的学术论文数篇,对STEM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韩语高级,并多次参加过中韩口语、书面语翻译工作。研究方向为STEM教育、信息化教与学的研究。
目录
第一章STEM 教育的内涌与价值
一、STEM的概念的辨析
二、多元学的理论架构
三、STEM 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
四、STEM教育对传承我国文化的意义
第二章STEM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STEM课程国外相关研究
二、STEM 课程国内相关研究
二、STEM教育热点研究主题
第三章STEM课程开发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理论基础
二、课程主题的选择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
8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四章STEM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一、STEM教育对传统教学评价的改变
二、STEM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STEM课程评价的内容与策略
四、基于科学和过程的形成评价
第五章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STEM 课程实践
一、民族服饰类
二、民族建筑类
三、民族工艺类
四、民族艺术类
五、庆类
第六章STEM教学改逃方法
一、STEM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分析
二、STEM课程优化
三、STEM 活动理论教学法
四、STEM-PBL教学法
五、STEM-5E探究式教学法
六、基于人工智能的 STEM-AI教学方法
第七章优化后以皮影艺术为主题的STEM课程案例
一、情景分析
二、教学内容
三、课程前后对比
第八结与展望
一结
二、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项目企划书
附件2活动记录单
附件3程序设计单
附件4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件5作品评价表
附件6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附件7课程效果调查问卷
一、STEM的概念的辨析
二、多元学的理论架构
三、STEM 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价值
四、STEM教育对传承我国文化的意义
第二章STEM课程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STEM课程国外相关研究
二、STEM 课程国内相关研究
二、STEM教育热点研究主题
第三章STEM课程开发
一、课程设计理念及理论基础
二、课程主题的选择
三、教学目标的设计
四、教学活动的设计
8五、教学评价的设计
第四章STEM课程的管理与评价
一、STEM教育对传统教学评价的改变
二、STEM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STEM课程评价的内容与策略
四、基于科学和过程的形成评价
第五章以我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STEM 课程实践
一、民族服饰类
二、民族建筑类
三、民族工艺类
四、民族艺术类
五、庆类
第六章STEM教学改逃方法
一、STEM教育模式的教学体系分析
二、STEM课程优化
三、STEM 活动理论教学法
四、STEM-PBL教学法
五、STEM-5E探究式教学法
六、基于人工智能的 STEM-AI教学方法
第七章优化后以皮影艺术为主题的STEM课程案例
一、情景分析
二、教学内容
三、课程前后对比
第八结与展望
一结
二、展望
后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项目企划书
附件2活动记录单
附件3程序设计单
附件4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件5作品评价表
附件6威廉斯创造力倾向量表
附件7课程效果调查问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