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永兵
页数:168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
ISBN:978703041160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灵芝孢子粉的应用历史概况,灵芝孢子粉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毒理学、临床应用等研究概况;灵芝孢子粉对于恶性肿瘤防治,免疫系统调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哮喘治疗,以及保肝护肝等方面的作用;丹溪养生及其现代应用等。
本书特色
养生不能盲目,有依据,要适用。
目录
第一章 灵芝孢子粉的研究概况 1
第一节 灵芝孢子粉的化学研究概况 2
第二节 灵芝孢子粉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9
第三节 破壁灵芝孢子粉与不破壁灵芝孢子粉的比较 37
第四节 灵芝孢子粉的临床应用 41
第二章 灵芝孢子粉与疾病 44
第一节 灵芝孢子粉与癌症 44
第二节 灵芝孢子粉与免疫力低下 76
第三节 灵芝孢子粉与高血脂 87
第四节 灵芝孢子粉与糖尿病 97
第五节 灵芝孢子粉与高血压 106
第六节 灵芝孢子粉与哮喘 111
第七节 灵芝孢子粉的保肝解毒作用 118
第三章 朱丹溪理论及其现代应用 128
第一节 朱丹溪的养生理论 129
第二节 朱丹溪养生理论的现代应用 142
参考文献 153
节选
第一章 灵芝孢子粉的研究概况
灵芝(ganoderma)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是中医扶正固本、滋补强壮的珍贵中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灵芝自古被誉为“仙草”,别名灵芝草、神芝、芝草、瑞草。其本草溯源可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历经唐代《新修本草》、明代《本草纲目》传承至今。《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品,根据颜色分为“赤芝、紫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六类,并记录“赤芝,苦平无毒,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紫芝,甘温无毒,好颜色、治虚劳、治痔”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对这六种灵芝的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有“赤芝生霍(庐)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自2000年版始正式收载灵芝,其来源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灵芝属赤芝[GanodermAlucidum(Leyss. ex Fr.)Karst.]或紫芝(GanodermAsinense Zhao,Xu et Zhang)的干燥子实体。灵芝属资源丰富,全世界约有108种,我国有76种,其中最为常见的即为赤芝和紫芝。灵芝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药食兼用的珍品,其子实体、孢子粉、菌丝体均可入药;《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收录了灵芝孢子粉,并规定其来源为赤芝的干燥成熟孢子。目前,已被开发的灵芝产品主要有灵芝多糖、灵芝孢子粉、灵芝孢子油等。
灵芝孢子粉是灵芝成熟时释放如烟似雾的粉状物体,一遇风吹雨打,转瞬无影无踪,它被现代人称为灵芝的精华。一般从1000克灵芝子实体中仅能收集到1克孢子,但是灵芝孢子粉的功效却相当于灵芝子实体的75倍。
第一节 灵芝孢子粉的化学研究概况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人类对健康产品日益高涨的需求,灵芝的各种成分相继被发现,而灵芝孢子(ganodermAspores)是灵芝生长成熟期从菌盖弹射出来的极其细小的孢子,为灵芝的生殖细胞(或种子),含有灵芝的遗传物质及萌发所需的一切物质,其药用价值亦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灵芝孢子粉含有三萜类、多糖类、核苷类、甾醇类、生物碱类、脂肪酸类、氨基酸类及有机锗和硒等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物质。目前,灵芝孢子粉临床广泛用于慢性肝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神经衰弱、失眠、支气管炎、胃溃疡、糖尿病及肿瘤辅助治疗等,在疾病预防上也起到一定作用,是亚健康人群最好的“未病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灵芝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研究最多的是赤芝。现代研究不断揭示了这些化合物是灵芝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
1. 三萜类
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1982年KubotAT等首次从赤芝子实体中分离获得灵芝三萜类化合物。迄今从灵芝中分离得到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已有220余种,从结构来看,均为高度氧化的羊毛甾烷衍生物,多数具有苦味。按分子所含碳原子数可分为C30、C27和C24三大类。灵芝三萜类化合物结构中一般都含有羟基,且在紫外光谱中呈现多个波长的特征吸收。其中,灵芝酸作为灵芝三萜类化合物中重要的活性成分,根据官能团和侧链的差异,又可分为灵芝酸、灵芝内酯、灵芝醇、赤芝酸等基本骨架,常见的灵芝酸有灵芝酸A、B、C、D等。
灵芝孢子粉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包括赤芝孢子内酯A(ganosporelactone A)和B,灵芝孢子酸A,灵芝酸A、B、C、E、γ、δ、ε、ζ和θ,灵芝醇F(ganoderiol F),灵芝酮三醇(ganodermanontriol),灵芝酮二醇(ganodermanondiol), 赤芝萜醇A(lucidumol A),赤芝萜醇B(lucidumol B)及赤芝酸SP(lucidenic acid SP)等。董虹玲等建立了灵芝孢子粉中灵芝酸C2、灵芝酸G和灵芝酸A3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结果表明,灵芝孢子粉中3种成分之间差异明显,所有样品中所测成分平均含量依次为灵芝酸A3>灵芝酸G>灵芝酸C2,而且三者间呈正相关。江丽青等采用HPLC法对连续3年采集的荣保灵芝1号孢子粉中的灵芝酸A进行测定,结果灵芝酸A的含量范围为0.1672~0.7429mg/g,且随年份的增加而增加。很多三萜类化合物具有生理活性,如:赤芝孢子酸A(ganosporeric acid A)对CCl4和半乳糖胺及丙酸杆菌造成的小鼠转氨酶升高均有降低作用,赤芝孢子内酯A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等。
2. 多糖类
灵芝多糖也是灵芝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迄今已有200多种灵芝多糖从其子实体、菌丝体、孢子粉以及灵芝液体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灵芝多糖大多存在于灵芝细胞内壁中,其多糖链由三股单糖链构成,是一种螺旋状立体结构,其立体构型与DNA、RNA相似。不同灵芝多糖所含单糖的种类和比例不同,一般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所占比例稍大,同时还含有少量木糖、岩藻糖、阿拉伯糖等。灵芝多糖取代基的种类和取代度乃至高级结构(三维螺旋结构)改变都会对灵芝多糖的生物活性产生较大影响。有报道认为,灵芝多糖中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水溶性的β-1,3-D-葡聚糖和β-1,6-D-葡聚糖。对灵芝多糖通常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HPLC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凝胶渗透色谱(GPC)法、指纹图谱法等进行分析。于青等采用沸水浴加热提取灵芝孢子粉(市售)中多糖,以2mol/L三氟乙酸(TFA)水解多糖,以离子色谱法测定灵芝孢子粉中多糖的单糖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该孢子粉中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岩藻糖等单糖组成。黄晓兰等用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灵芝孢子粉多糖,采用GC-MS法、HPLC法分析了灵芝孢子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用GPC法分析灵芝孢子粉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结果表明该多糖是由鼠李糖、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组成的杂多糖,破壁与不破壁孢子粉多糖的单糖组成相同,但破壁灵芝孢子粉多糖较不破壁孢子粉的多糖高出70%,增加部分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多糖。利用指纹图谱技术测定多糖成分,对灵芝孢子粉进行质量评价是目前灵芝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王浩豪等采用部分酸水解耦合PMP柱前衍生反相HPLC法建立灵芝孢子粉多糖的HPLC指纹图谱,对15个不同灵芝(赤芝)孢子粉样品中多糖进行检测和表征,标定了19个共有特征指纹峰,同一产地不同批次产品间的相似度均大于0.97,不同产地产品间的相似度大于0.8;赤芝孢子粉与其他不同部位及不同品种的灵芝类产品的多糖指纹图谱显示出较大的差异。这为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的灵芝类产品的鉴别以及灵芝孢子粉的真伪与掺假检测提供了依据。
3. 核苷类及生物碱类
核苷类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理活性的水溶性成分。余兢光等曾从薄盖灵芝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种核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尿嘧啶(uracil)、尿嘧啶核苷(uridine)、腺嘌呤(adenine)、腺嘌呤核苷(adenosine)和灵芝嘌呤(ganoderpurine)。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灵芝及灵芝孢子粉中核苷类成分进行了研究。王金艳等建立了灵芝孢子粉核苷类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并运用建立的方法对不同破壁时间、不同采收时期采自龙泉、奉化、大别山、黄山4个产区的灵芝孢子粉中的15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灵芝孢子粉中核苷类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孢子粉中的核苷含量随着产粉时间的延长有所增加,而破壁处理对灵芝孢子粉中核苷类成分提取率的影响不大。各待测样品中均含有胞嘧啶、尿苷、腺嘌呤、鸟苷、腺苷等成分,其中尿苷、鸟苷、腺苷3种核苷的含量占比均达到70%以上,为灵芝孢子粉中的主要核苷类成分。周芬霞等也曾利用HPLC法测定了孢子灵芝粉剂中胞嘧啶、尿嘧啶、肌苷、鸟苷和腺苷5种核苷类成分含量,结果含量大小顺序为尿嘧啶>肌苷>鸟苷>胞嘧啶>腺苷。
灵芝中的生物碱含量较低,Liu等曾报道从紫芝中分得sinensine A、sinensine B 、sinensine C、sinensine D 和sinensine E 5种生物碱。另有研究从赤芝孢子粉中发现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及其盐酸盐等化合物。灵芝中的生物碱虽然含量较低,但有些具一定的生物活性。如:γ-三甲胺基丁酸在窒息性缺氧模型中有延长存活期的作用,能使离体豚鼠的心脏冠流增加。临床上将甜菜碱和N-脒基甘氨酸共用治疗肌无力。
4. 甾醇类化合物
灵芝中的甾醇含量较高,仅麦角甾醇含量就达0.3%左右。与三萜类成分类似,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了灵芝中甾醇含量不得少于0.50%。已知从灵芝中分离到的甾醇有近20种,其骨架分为麦角甾醇类和胆甾醇类两种类型,如麦角甾醇(ergosterol),麦角甾醇棕榈酸酯(ergosta-palmitate),5α-豆甾烷二酮-3,6(5α-stigmastan-3,6-dione)等。简伟明等建立了破壁灵芝孢子粉甾醇类HPLC 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采集了10批不同产地破壁灵芝孢子粉的HPLC图谱,获得了15个共有峰,各样品图谱与标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以上。研究者进一步利用细胞模型得到了10批破壁灵芝孢子粉样品粗甾醇提取物的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抑制率曲线及半数有效剂量(IC50),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方法,将抗肿瘤活性参数IC50与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的标准化峰面积比值关联,结果指纹图谱中与抗人恶性乳腺癌细胞活性关系密切的峰为麦角甾醇等6种活性成分。相比于孢子粉,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较高。王晓琴等建立了灵芝孢子油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HPLC法并探讨了其在鉴别灵芝孢子油与食用植物油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10个不同品牌灵芝孢子油中麦














